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从挥之不去的“无聊”之病试观波德莱尔“现代性”之一百五十年

发布时间:2020-09-28 13:16
   自1857年初版后,波德莱尔平生唯一一部韵律诗集《恶之花》几经质疑、审查,最终,这部诗人坦言“敞开了心扉、揉进了所有温情与信仰”的经典之作赢得了法语诗歌爱好者的长久拥戴。一个半世纪以来,各类评论层出不穷,致使诗人的形象变化万千,从现实主义到颓废派,从古典诗人到后现代诗人,不一而足。诗人始终以时代同龄人的面貌出现。然而,国内评论界对波德莱尔此番独特的“现代性”的研究似乎并不很热烈,二则评论往往集中于解析诗人化恶为美的点金术,或将引起读者对波德莱尔迷恋恶的误解。 本文试图从《恶之花》的关键词“无聊”与诗人最大的敌人“时间”的矛盾关系入手,借助互文理论,结合波德莱尔对“现代性”所下的特殊定义,挖掘出诗人所追求的现代性与其对虚无的领会密切相关。随后,本文通过引证诗人的无韵诗集、美学评论与日记,进一步阐释诗人终其一生上下求索抗争虚无的方式构成其现代性的第二层内涵,并通过诗人最终以追求艺术来抗争虚无的选择,澄清国内读者对诗人迷恋恶的误解。最后,本文通过诠释波德莱尔对艺术的两项要求以及他的亲身实践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解读诗人独特的现代性一个半世纪来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学位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I565
【文章目录】:
摘要
Resume
Introduction
Chapitre 1 De l'enfer au paradis:la reception de l'auteur desFleurs du mal
    1.1 LE PANORAMA DE LA RECEPTION AMBIVALENTE DU POETE
    1.2 LE PARCOURS EPINEUX DANS LE PREMIER DEMI-SIECLE
    1.3 LA MONTEE AU SOMMET DE LA POESIE FRANCAISE DANS LE NOUVEAU SIECLE
Chapitre 2 La perception de l'Ennui
    2.1 LE PARADOXE ENTRE L'ENNUI ET LE TEMPS
    2.2 LE GOUT DU NEANT
    2.3 LA FIN SANS DENOUEMENT
Chapitre 3 A la recherche de l'issue a l'Ennui
    3.1 LA COURONNE DE LAURIER ET LE PARFUM D'AMOUR
    3.2 LE LETHE ARTIFICIEL
    3.3 LA DESILLUSION DE LA VALEUR ABSOLUE
Chapitre 4 L'ivresse de l'Art
    4.1 L'IMAGINATION,REINE DE TOUTE FACULTE
    4.2 L'ALCHIMISTE POETIQUE
    4.3 UNE NOMBREUSE DESCENDANCE DE LA MODERNITE BAUDELAIRIENNE
Conclusion
Bibliographie
Remerciements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建民;;古代文论中的“和谐”思想及其在当代文论中的意义[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吴建民;;经学与古代文学经世致用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梁姗姗;;胜于气 长于情——建安文人刘桢、王粲之对比[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4 唐红卫;阳海燕;;论二晏词的诗化特点[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5 舒韶雄;四言诗的发展历程和衰落原因[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董玲;;孔子论诗的三个世界[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7 吴长艳;;论魏晋人物品评对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的影响[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高彪;;浅析钟嵘《诗品序》中的诗歌发生论[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邓国军;;“志”“情”之辨及其“表现”向度[J];前沿;2010年18期

10 王佳琦;;从《文赋》谈文学创作之道[J];青春岁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莫先武;;王国维“境界说”对中国百年文论的影响[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中明;;论姚鼐对封建官吏形象的描写[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卢佑诚;;方苞与颜李学派[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游来林;;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写作教学中的一种探索[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0年遵义县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刚;;孔子的文学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6 张宏邦;赵华朋;;试谈“中庸”与和谐社会的关系[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宏邦;赵华朋;;试谈“中庸”与和谐社会的关系[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8 张利群;;论文学批评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合理性[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9 黄占辉;;散文诗发展史略谈[A];当代散文诗的发展暨“我们”文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曾大兴;;气候(物候)与文学创作的触发机制——《文心雕龙》“应物斯感”新解[A];文心雕龙研究第十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宋金民;水浒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明华;苏轼诗歌与佛禅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陈蕾;郑珍诗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白静;焦z阉枷胙芯縖D];北京大学;2011年

9 张一南;晚唐齐梁体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10 甘生统;皎然诗学渊源考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文志;《文心雕龙》应用写作主体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楠;李纲在桂事迹与诗文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王茹辉;黄仲则纪游诗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朱浩磊;查慎行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易萍;厉鹗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张世敏;魏晋南北朝山水文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宋海燕;薛道衡诗文笺注与考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姚大怀;洪炳文文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丹;《沧浪诗话》的语言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288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288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4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