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融合与融通——跨文化比较与外国文学研究方法更新
【文章目录】:
一、两个“二级学科”之内涵比较
二、方法论意义的深度思考
三、融合、融通与文学世界主义
四、结语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丁国旗;;祈向“本原”——对歌德“世界文学”的一种解读[J];文学评论;2010年04期
2 高建平;论文学艺术评价的文化性与国际性[J];文学评论;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云;;全球化语境下世界文学的伦理内涵及文化影响[J];文学理论前沿;2015年01期
2 高建平;;从当下实践出发建立文学研究的中国话语[J];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04期
3 朝戈金;;文学的民族性:五个阐释维度[J];民族文学研究;2014年04期
4 单世联;;文化全球化VS文化帝国主义:文化产业的视角[J];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4年01期
5 顾林;;动态结构中的“世界文学”——关于“世界文学”两种相对观点的解读[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6 丁国旗;;祈向“本原”——对歌德“世界文学”的一种解读[J];文学评论;2010年04期
7 丁国旗;;“全球化”语境中的“世界文学”探讨[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张冰;;确立与重建——六十年文艺批评标准的变迁[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03期
9 赵雪莹;不同时代的女性悲歌——论《上阳白发人》和《陪衬人》的人本意识[J];洛阳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10 王卫东,杨琳;如何走出西化的文论话语——从“世界文学”命题的遮蔽性说起[J];思想战线;2004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玛利安·高利克;步朝霞;;世界文学与文学间性——从歌德到杜里申[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王宁;;全球化、民族主义及超民族主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07期
3 简·布朗;;歌德与“世界文学”[J];学术月刊;2007年06期
4 王一川;当前文学的全球民族性问题[J];求索;2002年04期
5 高建平;论文学艺术评价的文化性与国际性[J];文学评论;2002年02期
6 J·希利斯·米勒,国荣;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J];文学评论;2001年01期
7 希利斯·米勒 ,郭英剑;论全球化对文学研究的影响[J];当代外国文学;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承勇;;走向融合与融通——跨文化比较与外国文学研究方法更新[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年01期
2 ;外国文学研究理事介绍[J];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05期
3 杨光子;;“中国外国文学研究基地”在京成立[J];外国文学动态;2008年06期
4 李兰生;;外国文学研究该如何“中国化”[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全国主要报刊外国文学研究文章目录索引(Ⅱ)[J];外国文学评论;1991年02期
6 吴晓都;;本位、外位与外国文学研究——关于当代外国文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7 王少华;刘念兹教授与外国文学研究[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5期
8 张锦;;“外国文学研究的史料与史观”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J];外国文学评论;2016年04期
9 李伟昉;;百年学术史探寻与总结的里程碑——评十二卷本《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J];外国文学研究;2017年01期
10 毕宙嫔;陈琳;;“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趋势:学术前沿与理论反思”研讨会综述[J];当代外国文学;201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克敏;论民国时期的外国文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杜燕;D·H·劳伦斯在中国[D];暨南大学;2006年
2 史育婷;乔伊斯戏剧的现代性[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359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35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