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文”到“叩问”:杜拉斯《情人》的“主体间性”解读
【文章目录】:
1. 引言
2.“互文”视角下的《情人》
3. 主体间性的建构:叩问《情人》
4. 小说《情人》中的“叙事伦理”
5. 结语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忠义;;符号学的得与失——从文本理论谈起[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2 范荣;;国际学界杜拉斯研究50年的回顾与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3 杨春时;;后现代主义与文学本质言说之可能[J];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01期
4 秦海鹰;;克里斯特瓦的互文性概念的基本含义及具体应用[J];法国研究;2006年04期
5 户思社;;互文性视角下的《副领事》[J];外语教学;2006年06期
6 全群艳;《情人》的后现代解读[J];名作欣赏;2005年14期
7 户思社;让人迷狂的劳儿·维·斯坦茵[J];当代外国文学;2005年01期
8 朱萍;可能的故事"——对杜拉斯《情人》二元对立结构的解读[J];苏州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9 杨春时;文学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木子;“新小说”派观念与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J];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有顺;中国小说叙事伦理的现代转向[D];复旦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纪建勋;;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年度报告(2014)[J];文贝: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2015年02期
2 刘小平;;文学主体性问题的缘起、内涵与论争[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3 刘勇;;姜文电影《让子弹飞》的三重历史书写[J];泰山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4 李遇春;朱一帆;;论阎连科新世纪小说的通俗化倾向[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8期
5 刘淮南;;本质“转换”与文学新解——关于王一川和杨春时的文论教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5年04期
6 王瑞瑞;廖述务;;困境与突围——论新世纪文学理论体系的多元建构[J];南方文坛;2015年04期
7 周毅;;社会符号学视野下文人画语篇结构及成因[J];浙江学刊;2015年03期
8 周丹;张颖;;马拉美诗歌的符号学阐释及其得失——以克里斯蒂娃的解读个案为例[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年03期
9 李翠蓉;;“影响”解构与“主体”重建:《百年孤独》互文性分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10 麻书豪;;从精神分析理论看《副领事》中音乐的象征意义[J];作家;201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曹丙燕;消费时代的“人”与“城”[D];吉林大学;2018年
2 裴争;痴狂叙事与现代中国小说[D];吉林大学;2018年
3 孙磊;《日瓦戈医生》的叙事话语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4 王敏;论新世纪少数民族汉语小说的现代性反思[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5 李伟;论1990年代以来西部乡土小说中的伦理书写[D];山东大学;2015年
6 聂成军;身体的发现:现当代小说怪诞身体书写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7 胡志明;鲁迅小说时间诗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8 朱云霞;“解严”以来台湾文学中的家族书写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9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婷;户思社;;从“互文”到“叩问”:杜拉斯《情人》的“主体间性”解读[J];外语教学;2019年01期
2 杨燕翎;鲁希;;青春 成长 人生——杜拉斯《情人》中的意象分析[J];大观(论坛);2018年03期
3 梁玉娴;;杜拉斯与她的《情人》[J];大舞台;2011年12期
4 张卫中;女权主义·另类生活·青春赞歌——杜拉斯《情人》主题内涵阐释[J];名作欣赏;2004年08期
5 南小妍;;论杜拉斯《情人》中情人关系产生的必然性[J];文化学刊;2018年01期
6 崔凤玲;;浅析杜拉斯《情人》里的浓厚的自传色彩[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6期
7 袁媛;;从《情人》管窥杜拉斯对纪尘小说创作的影响[J];语文建设;2017年14期
8 张雪;;杜拉斯《情人》中“中国情人”形象的文化解读[J];戏剧之家;2017年19期
9 赵继红;;说不尽的《情人》,说不尽的杜拉斯[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10 冀可平;悠悠此情何时了──读杜拉斯的《情人》[J];法国研究;1996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越;杜拉斯式的新小说:《情人》文体分析[D];大连外国语学院;2007年
2 高振明;从《情人》的文体特征看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精神世界[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3 杜兴秀;L' Analyse Des Idées Existentialistes Dans Un Barrage Contre Le Pacifique[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5年
4 彭海燕;拉康欲望理论视域中的《情人》解读[D];南昌大学;2010年
5 魏慰;玛格丽特·杜拉斯作品的后殖民主义解读[D];南昌大学;2009年
6 李颖晖;双向的误读:杜拉斯与中法文学[D];四川大学;2007年
7 谢璇;中国的“杜拉斯神话”[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8 赵红燕;杜拉斯作品的情爱叙述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9 沈远安;论杜拉斯的毁灭主题[D];暨南大学;2001年
10 王咏;杜拉斯笔下的两极世界[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8382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38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