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创作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发布时间:2020-10-13 01:35
查尔斯·狄更斯在文学评论界一致被认为是英国19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之一。从社会历史批评的角度看,狄更斯的作品中包含了丰富的道德伦理内涵,他用锐利的目光透视着他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并在他的小说创作中追求社会批判与伦理道德说教的契合,无情地揭露了英国19世纪的社会矛盾和各种黑暗面,为英国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从文化的角度看,狄更斯对社会的批判超越了一般的人类共同的伦理道德,超越了阶级批判对一般人的伦理道德的审视和考察。国内外对狄更斯本人及其作品的研究成果颇丰,研究视角也各有不同。进入当代,以往那种一元的社会或历史的分析方法也开始逐渐转入多元,文学伦理学批评就是多元分析方法之一。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近几年国内文学批评界在总结深厚的文学伦理学基础上而提出的一种用于研究文学的批评方法,是对文学史上各种文学描写的道德现象进行历史辩证的闸释,其主旨在于以历史的眼光考察文学作品等文学现象的伦理内涵,并结合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及法律制度等,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伦理关系作出符合历史实际的闸释。本论文尝试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分析狄更斯的作品,从历史辩证的角度,分析狄更斯小说创作巾的伦理道德的内涵以及狄更斯小说伦理道德思想的特点,从社会和人的角度来阐释狄更斯的小说创作,辩证地分析狄更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期对狄更斯的创作及其作品进行更为深入的解读。 本论文选取狄更斯早中晚三个时期的五部小说为例展开论述,共包括网章:第一章梳理同内外狄更斯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阐明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解读狄更斯创作的可行性,同时介绍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的概念和内涵;第二章从人与社会的角度,以狄更斯的三部作品为例,揭示社会现实及作者对待包括小人物等不同阶级人物的伦理思想;第三章以两部小说为例,从人与人的角度探讨狄更斯小说创作中的对人性的探索和对自我的审视;第四章阐释狄更斯的伦理道德思想及其产生的原因和社会历史背景,探讨狄更斯创作思想的永恒价值。最后本论文总结了狄更斯创作的伟大成果以及对现代生活的伦理道德价值探索的实际意义。
【学位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I561.07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研究概述
第一节 狄更斯小说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
第三节 十九世纪英国的文化背景
1. 十九世纪英国的伦理文化
2. 十九世纪小说家的道德批评和道德说教
第二章 人性透视的文学伦理艺术大师——狄更斯
第一节 狄更斯的创作与伦理道德思想
第二节 仁爱的资产者——以《匹克威克外传》为例
第三节 丑陋的社会——以《奥利佛·退斯特》为例
第四节 利己主义者——以《董贝父子》为例
第三章 普遍人性探索的文学伦理艺术大师——狄更斯
第一节 对人性的关注—以《大卫·科波菲尔》为例
1. 狄更斯创作的内在动力---对人和人类的热爱
2. 狄更斯小说深刻的人性内涵
第二节 对自我的审视---以《远大前程》为例
第四章 社会批判的文学伦理艺术大师——狄更斯
第一节 对十九世纪英国社会的伦理批评
第二节 狄更斯的创作及创作思想的永恒价值
结束语
参考书目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38557
【学位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I561.07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研究概述
第一节 狄更斯小说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
第三节 十九世纪英国的文化背景
1. 十九世纪英国的伦理文化
2. 十九世纪小说家的道德批评和道德说教
第二章 人性透视的文学伦理艺术大师——狄更斯
第一节 狄更斯的创作与伦理道德思想
第二节 仁爱的资产者——以《匹克威克外传》为例
第三节 丑陋的社会——以《奥利佛·退斯特》为例
第四节 利己主义者——以《董贝父子》为例
第三章 普遍人性探索的文学伦理艺术大师——狄更斯
第一节 对人性的关注—以《大卫·科波菲尔》为例
1. 狄更斯创作的内在动力---对人和人类的热爱
2. 狄更斯小说深刻的人性内涵
第二节 对自我的审视---以《远大前程》为例
第四章 社会批判的文学伦理艺术大师——狄更斯
第一节 对十九世纪英国社会的伦理批评
第二节 狄更斯的创作及创作思想的永恒价值
结束语
参考书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修峰;;狄更斯写吃喝的伦理诉求[J];山东外语教学;2009年05期
2 朱虹;市场上的作家——另一个狄更斯[J];外国文学评论;1989年04期
3 聂珍钊;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1期
4 刘建军;文学伦理批评的当下性质[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1期
5 乔国强;“文学伦理学批评”之管见[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1期
6 邹建军;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三维指向[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1期
7 曹山柯;;从《白雪公主后传》看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嬗变[J];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01期
8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02期
9 王忠祥;;建构崇高的道德伦理乌托邦——莎士比亚戏剧的审美意义[J];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02期
10 李增;龙瑞翠;;《荒凉山庄》阶级人物的道德伦理学分析[J];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02期
本文编号:28385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38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