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叙事批评领域的游牧—米勒的叙事修辞观

发布时间:2020-10-17 10:11
   米勒的解构主义叙事理论,吸收了德里达的“延异”、德·曼的修辞观,兼容并蓄了后现代主义中的“互文”、“重复”等理论,并结合了细读文本的实践经验。“寄生兼寄主”、“真空中的悬置”以及“修辞性阅读”等,是他的重要概念,共同组成了他的解构叙事理论体系。米勒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提出了解构叙事理论,更可贵的是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构的阅读与批评的方法。作为一种“反叙事学”,它消解了传统叙事理论中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拆解了整体性的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他的修辞性阅读理论深度挖掘文本中的修辞性因素和“非理性在场”。 要而言之,米勒的学术思想,他的“修辞性阅读”,他的“反叙事学”,以及他的“重复”观等,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使解构主义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那么,米勒的“重复”观是怎样形成的?它和“修辞性阅读”有什么关系?在他的阅读观背后,起支撑作用的是什么?本文正是从研读他的经典理论作品入手,结合德里达等人的解构主义理论、以及时代学术大背景尝试理清的问题。
【学位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I712.06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修辞性阅读"
    第一节 阅读与修辞性
    第二节 "重复"的内涵
        一、三种情况:"重复"的普遍性
        二、两种逻辑:A与非A
    第三节 "重复"的解构性
        一、颠覆消解
        二、蔓延寄生
第二章 叙事的修辞性
    第一节 文学和修辞性
        一、"移置的符号链":叙事语言的修辞性
        二、"逻各斯中心"的消失和"发现"的失败
        三、语言即情节,阅读即施为
    第二节 "真空中的悬置":修辞性的一种呈现方式
        一、柏拉图的一个喜剧
        二、从叙事线条到"地毯中图案"
        三、作者、人物和叙述者
第三章 理论的游牧
    第一节 结构主义的启示:由"外"到"内"
    第二节 德里达等人的解构理论
        一、德里达的"延异"和"踪迹"
        二、保罗·德·曼的解构修辞学理论
        三、互文性
        四、类像
    第三节 "重复"思想渊源
第四章 结论:重复的重复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殷企平;重复[J];外国文学;2003年02期

2 余岱宗;叙事模式研究: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罗杰鹦;;J·希利斯·米勒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米勒研究述评[J];国外文学;2006年04期

4 申丹;解构主义在美国——评J.希利斯·米勒的“线条意象”[J];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02期

5 肖锦龙;;米勒文学根基论的盲区和中国文论的世界意义[J];文艺理论研究;2006年05期

6 肖锦龙;;解构主义批评之批评——从希利斯·米勒的《小说和重复》谈起[J];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05期



本文编号:28446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446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5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