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与《金锁记》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20-10-21 02:29
   戴·赫·劳伦斯与张爱玲均为二十世纪有影响力的著名作家,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对比和解读了张爱玲著名中篇小说《金锁记》与戴·赫·劳伦斯的长篇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压迫性观念框架”是男性统治女性和自然的思维基础也是父权制世界观的主要内容,它包括二元思维方式,价值等级观念以及统治逻辑。“压迫性观念框架”认为男性优于女性和自然,因此男性对女性和自然的统治是合理的。在本文中,作者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结合文本批判了父权制世界观,肯定了女性与自然的价值,赞美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平等的关系。 本文第一章为理论简介和文献综述,第二、第三章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分析了《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以及《金锁记》中女性与自然在不同领域的遭遇。本文的第二章赞扬了女性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与认同,并探究了文本中人类对自然的倾榨以及其被破坏被压迫的根源。在第三章中作者首先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了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的遭遇,其次对过度工业化以及人类欲望的膨胀进行了批判。最后在第四章中,作者将康妮与曹七巧加以对比并探究了二者不同命运的成因。康妮与曹七巧有着相似的遭遇,她们都遭受着不幸的婚姻和父权制的压迫,然而二者的命运却不尽相同。曹七巧是一名来自于底层生态社区的女性,但却被迫嫁入了封闭阴郁的姜府。作为底层生态圈的产物,七巧在象征着父权统治的姜府得不到认可和尊重,受尽压迫和歧视。由于远离了底层生态圈又缺乏冲破父权制统治的勇气,七巧渐渐丧失了生命力和自然本性,最终从自然的守望者退化为资源和土地的倾榨者、父权制度的代言人。不同于七巧,康妮是自然的密友,在自然和“自然人”梅乐士的感召下康妮最终逃离了文明愁城拉格比,投身于生机勃勃的大园林,从而完成了向自然和人性的回归。自然在康妮与七巧的人生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与自然的疏离使得曹七巧丧失了生命力失去了自然天性,而康妮与自然的结合最终帮助她摆脱了父权制度的统治完成了人性的回归。总之,这两部作品体现了两位作家对女性和自然的深切关注,并且启迪人类从自然、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关注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关系,最终建立健康和谐的世界。
【学位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I561;I207.4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Table of Content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Ecofeminism
    1.2 A Critical Review of Lady Chatterley's Lover
    1.3 Review of The Golden Cangue
Chapter Two The Oppressed Nature
    2.1 The Identification between Woman and the Nature
    2.2 Man's Domination over the Nature
    2.3 The Deep root of Man's Domination
Chapter Three Women's Bitter Experiences in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3.1 Woman's Difficult Situations in Patriarchal Society
    3.2 Criticism on Over-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Inflation of Human Desire
        3.2.1 Criticism on Over-industrialization
        3.2.2 Criticism on the Inflation of Human Desire
    3.3 Summary
Chapter Four Similar Fates, but Different Endings—A Comparisonbetween Connie and Cao Qiqiao
    4.1 Similarities of Connie and Cao Qiqiao
    4.2 Different Options Lead to Different Fates
    4.3 Summary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Acknowledgements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娴娟;;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折射——浅析《雨里的猫》[J];文学教育(中);2011年08期

2 王军霞;车勇鹤;;电影《永不妥协》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电影文学;2011年15期

3 蔡红玉;姬振亭;靳相茹;;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的《简·爱》[J];大家;2011年16期

4 吴良红;;自然 女性 和谐——美国当代黑人女性小说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5 孟娜;;论劳伦斯的生态女性主义价值观[J];现代交际;2011年07期

6 高璐;;男权社会的“他者”——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名作欣赏;2011年21期

7 张霞;;厄休拉的生态女性主义形象解读[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8 王丽丽;;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红字》[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9 王军霞;杜伟;董红芸;;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林黛玉形象[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4期

10 陶李;;自然的呼唤,女性的赞歌——后殖民视域下对《藻海无边》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文教资料;2011年2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叶如兰;冲撞·融合[D];复旦大学;2009年

2 谭晶华;维拉·凯瑟的生态视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陈娟;张爱玲与英国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晶;跨越文字与影像的疆界[D];吉林大学;2011年

5 林莺;张爱玲文学语言中的隐喻[D];复旦大学;2010年

6 赵欣;上海都市文化与上海女作家写作[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陶小红;张爱玲小说与《红楼梦》[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晓燕;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德伯家的苔丝》[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2 荆子蕴;多丽丝·莱辛《裂缝》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河南大学;2010年

3 张伟伟;《青草在歌唱》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董莹;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德伯家的苔丝》[D];安徽大学;2010年

5 梁艳;寻求和谐之殿堂——生态女性主义完整性诉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晓丽;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孔华娟;杰克·伦敦动物小说中生态女性主义的解读[D];中北大学;2011年

8 周梦华;《我的安东尼亚》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9 束佳;论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10 李丽;《去吧,摩西》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495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495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1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