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青春、代际鸿沟——屠格涅夫长篇小说《父与子》的三个维度
【文章目录】:
一
二
三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华;;家庭、青春、代际鸿沟——屠格涅夫长篇小说《父与子》的三个维度[J];中国俄语教学;2019年03期
2 赵小琪;;《藤校逐梦》中的家庭代际伦理冲突[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9年01期
3 王霞;;从创伤视角解读《接骨师之女》中的代际创伤[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06期
4 黎婷;;从创伤视角解读《群山回唱》中的代际创伤[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年03期
5 施显松;;历史反思与德国新身份构建:施林克“代际小说”研究[J];外国文学;2016年01期
6 蒋栋元;朱哲;;《另一个世界》:代际间幽灵创伤视阈下的战争记忆[J];外国语文;2019年03期
7 汪希平;;代际间幽灵阴影下的姐妹关系——从代际间幽灵创伤角度解读《百种神秘感觉》[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8 许锬;;代际冲突与华人移民的“无地方”——再议《安乐乡一日》[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1期
9 张陟;;“大海”与“孤岛”——《蹈海骑手》中的代际冲突[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10 盛周丽;;大陆新移民代际冲突人-地关系解读——以《孩童如敌》为例[J];嘉应学院学报;201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晨;屠格涅夫创作的诗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群群;对山姆·谢泼德“家庭三部曲”中代际间创伤及其人物心理影响的解析[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8年
2 张茸;简论屠格涅夫的西欧主义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3 徐德伟;屠格涅夫与施笃姆诗化小说的特色比较[D];辽宁大学;2006年
4 石志高;屠格涅夫与沈从文创作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力祥;叶琳娜—屠格涅夫笔下的优秀俄罗斯女性形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6 胡鸣远;论罗亭[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红;屠格涅夫小说中的庄园观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8 刘莎;屠格涅夫与郁达夫创作比较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3年
9 刘新颖;无法跨越的命运鸿沟[D];山西大学;2011年
10 洪霜;俄罗斯女性形象的原型分析[D];新疆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729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72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