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莫里森小说的美国非裔身份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1 16:47
   托妮·莫里森是当代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作家。在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莫里森共发表了《最蓝的眼睛》(1970)《秀拉》(1973)《所罗门之歌》(1977)《柏油娃》(1981)《宠儿》(1987)《爵士乐》(1992)等六部小说。如今的莫里森不仅拥有广泛的普通读者,也成为了学术界的“宠儿”,但是在这些学术研究中,莫里森的黑人身份意识并没有被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尤其是对作者在文本中关于美国非裔身份问题的思考的发展变化过程缺少系统性研究,而这正是本文选题的重要原因。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界定了本文中身份、身份认同的概念,进而分析了美国非裔问题的由来,揭示了黑人身份被刻意模糊、抵制造成非裔美国人处于前所未有的身份焦虑之中的现实,并阐述了建立美国非裔身份认同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莫里森小说文本中对美国非裔身份问题的思考所经历的一个大体的发展过程:作者先后发表的每部小说之间具有一定的思想继承关系,总体上呈现出发现主体身份、寻找民族身份、建构美国非裔双重性身份的发展路线。 第二部分,首先论证了黑人个体的主体身份认知对黑人保证自身独立性的重要作用。个体是否能够摆脱他人价值观的束缚,关键就是个体是否具有主体身份认知,所以莫里森在早期作品《秀拉》中对处于社会最底层的黑人女性主体身份认知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然后通过对作者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的女主人公佩科拉和秀拉的比较,证明黑人女性主体身份经历了从失落到发现的过程,再从秀拉拒绝女性传统角色、反叛黑人社区、性自由、女同性恋情结等方面阐述了她的自我主体身份追求的具体表现。 第三部分,在分析了片面强调个人主体身份的局限性的基础上,阐发了黑人民族身份认同对于个人心理稳定、人格成熟的促进作用,以及民族身份认同对黑人集体发展的重大影响,从而解释了莫里森在下一篇小说《所罗门之歌》中对黑人身份的思考由个人主体身份上升到黑人民族身份的原因。然后通过南北地理空间的隐喻、奶人在南方接受的黑人教育,论证了黑人文化认知对于黑人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性,并分析了民族身份认同下奶人的精神成长表现,最后探讨的是莫里森对黑人狭隘民族主义的反思。 第四部分,探讨了在黑人身份问题上黑人族群的内部分歧,然后分析了莫里森在《柏油孩子》中如何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吉丁表现了一部分黑人对黑人身份的困惑以及白化自我的心理,又通过森表现一部分黑人对黑人文化的坚守以及对美国公民身份的疏离,并从白人对黑人根深蒂固的歧视、白人自我中心主义以及黑人的保守落后等方面探讨了莫里森对吉丁和森不同程度上的否定,然后从叙述和形象两个方面表明作者认同并且积极建构的是美国非裔同时作为黑人和美国人的双重性身份。 第五部分,首先论述了历史是建构美国非裔身份必不可少的手段和资源,然而由于白人掌握了话语权,黑人要么不被言说,要么被扭曲,白人写的黑人历史表现的是白人的文明及其优越感,非裔美国人的历史文化长期处于被忽视、被歪曲的位置,莫里森重构美国非裔文化身份的重要方式就是重构对当代美国黑人心理影响最大的奴隶史。然后从虚构情节、情感叙事、心理刻画等方面论证了《宠儿》是对美国主流历史文学的解构,同时也是对黑人历史、黑人身份的重构,它体现了非裔美国人的文化心理,对美国非裔正确看待奴隶身份、走出历史阴影起到了重大作用。 最后总结了莫里森之所以被认为是一名伟大的黑人作家,不仅仅是因为她的文学技巧,更重要的原因是其小说中富有民族使命感的思考对当代美国非裔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位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I71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托妮·莫里森对美国非裔身份问题的关注
    第一节 美国非裔身份问题的历史透视
    第二节 托妮·莫里森的文本关注轨迹
第二章 黑人个体身份:秀拉的主体身份追求
    第一节 主体身份的失落和发现
    第二节 主体身份的追求和表征
第三章 黑人民族身份:奶人的民族身份认同
    第一节 民族身份的认知
    第二节 民族身份的思辩
第四章 美国非裔的双重性身份:疏离与认同
    第一节 对非裔身份的困惑
    第二节 对公民身份的疏离
    第三节 美国非裔的双重性身份认同
第五章 美国非裔身份的重构:黑人历史的独特言说
    第一节 “心理真实”对生活现实的解构
    第二节 “碎片式叙事”对理性叙事的解构
    第三节 “无法言说”的言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艺丹;“双重意识”下的身份危机[D];江南大学;2011年

2 管丽峥;托尼·莫里森《慈悲》的人物身份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794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794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2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