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域外汉诗:新罗新生代诗人崔匡裕的汉诗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6 18:34
   崔匡裕是新罗时期的著名学者、诗人,青少年时期来到中国,参加宾贡科考试,是留唐新罗新生代诗人之一。他在中国写了不少诗歌,但大部分已失传,只在《夹注名贤十抄诗》《东文选》等韩国古代文献中收录部分诗歌并流传到至今。综观崔匡裕的诗歌,以反映异国他乡的学习生活为主,着重描写学习生活的艰辛、对家乡的怀念和对清静大自然的无限向往以及隐逸倾向。在诗歌创作中,他和新罗时期其他作家一样,经常借用中国历史人物和典故,时而抒发自己的情感,时而表达自己的情趣,时而表现自己独特的审美志向,使诗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显然,这是汉文学的域外延伸,是东亚汉文学百花园中一支绚丽的花朵。他在诗歌中表现出的对大自然的憧憬和隐逸倾向与"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有一定的关系。
【文章目录】:
一、无限的乡情——崔匡裕诗歌的基调
二、赞美自然和隐逸——崔匡裕诗歌的深层意蕴
三、寓意隐喻和象征——崔匡裕诗歌的艺术手法
四、结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允镇;金基永;;域外汉诗:新罗新生代诗人崔匡裕的汉诗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2期

2 张伯伟;朝鲜古代汉诗总说[J];文学评论;1996年02期

3 杨会敏;;统一新罗时期汉诗的晚唐风韵[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4 师洁琼;李志艳;;明治时期中日文人的汉诗交流[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8年03期

5 吴雨平;;幕府执政者意识形态与日本五山汉诗[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王恩旭;;扎实稳健的探索之作——评《朝鲜车天辂汉诗研究》[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年05期

7 ;中日汉诗研讨会在京举行[J];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16年02期

8 严明;;东亚国别汉诗特征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9 严明;;明清诗风之变对江户汉诗的影响[J];中国比较文学;2013年04期

10 吴红;;古汉诗与英诗文体风格赏略[J];科技信息;2009年3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清涛;朝鲜朝怀古汉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2 杨会敏;朝鲜朝前半期汉诗风演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李雪花;朝鲜朝闺阁汉诗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4 杜彦松;郑蕴汉诗研究[D];延边大学;2017年

5 吴文善;比较视野中的金时习汉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刘芳亮;日本江户汉诗对明代诗歌的接受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姗;中国儒道思想对新罗汉诗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3年

2 刘志峰;新罗汉诗中体现的中国文化要素[D];吉林大学;2007年

3 刘春丽;新罗留学生与汉文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金艳花;朝鲜汉诗诗体演变论考[D];延边大学;2005年

5 邵楠;中日诗歌中“月”意象的比较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8年

6 王婷婷;琉球汉诗史略[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7 沈洪楠;夏目漱石汉诗中“山”的意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赵海涛;菅原道真隐逸汉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宋丽娜;菅茶山汉诗中的中国文化影响和日本风土特性[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辛小燕;观海林桧汉诗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865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865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7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