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伊斯《伊芙琳》中的叙事空白新解
【文章目录】:
一、乔学界的传统空白论:伊芙琳被诱骗
二、空白的边界:伊芙琳思绪中的亚世界
三、“亚世界”中的空白:安全与伦理参数
四、空白的意义:延宕、恶心与疲惫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秋冉;;乔伊斯《伊芙琳》中的叙事空白新解[J];外国文学研究;2019年04期
2 曹菁;;乔伊斯:伊芙琳的心理蓝本[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王晶晶;;浅析乔伊斯短篇小说《伊芙琳》[J];文学教育(上);2016年09期
4 陈妍颖;;从《死者》看詹姆士·乔伊斯的爱国情[J];青年文学家;2014年21期
5 陈学清;;《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的“顿悟”手法[J];文教资料;2016年36期
6 期美曲珍;;从福柯的生存美学视域解读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7年02期
7 莫·卡拉汉;李淑贤;;会见乔伊斯[J];世界文学;1988年02期
8 马元龙;;乔伊斯这个症状:拉康论乔伊斯[J];文艺研究;2015年11期
9 杨帆;郭盈盈;;倾听音乐,更重要的是要倾听彼此——蕾秋·乔伊斯的跨越之旅[J];出版人;2018年09期
10 张治超;;“耶稣会士的狂吠和愤愤不平的撕咬”——乔伊斯的天主教情结[J];现代传记研究;201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冯建明;乔伊斯长篇小说人物的变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2 郑茗元;《尤利西斯》小说诗学研究:理论与实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3 李兰生;詹姆斯·乔伊斯的文化焦虑[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郭海霞;曼斯菲尔德与乔伊斯短篇小说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陈豪;变奏与聚合:乔伊斯《尤利西斯》的美学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王江;影视化想象:早期电影对乔伊斯实验写作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录艳;日记体叙事实验:乔伊斯《画像》的文体学阐释[D];重庆师范大学;2018年
2 王琳琳;论乔伊斯早期“自我”形象的建构[D];复旦大学;2011年
3 彭珍珠;乔伊斯笔下的女性[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4 华菁;乔伊斯的那面“明亮的镜子”:对《都柏林人》的人物性格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5 杨金华;乔伊斯的现代世界[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郭哲;詹姆士·乔伊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写作技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7 任萍;瘫痪的灵魂—乔伊斯《都柏林人》主题评析[D];信阳师范学院;2016年
8 林缨;语言转换者视域:论詹姆斯·乔伊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D];苏州大学;2006年
9 张芬;乔伊斯爱尔兰民族情结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10 全津莹;隐秘的身份焦虑:乔伊斯《都柏林人》中的男性气质[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894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89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