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京子的时间——以《再致露易》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1-01-10 22:49
本文以日本当代著名反核作家林京子晚年创作的书信体小说《再致露易》为中心,联系林京子的其他作品,分析其独特的时间表现,并结合法国哲学家伯格森有关时间的理论,阐述林京子文学中三个关键的时间节点——1945年、1999年、2011年在其创作生涯中的意义。上述三个时间节点在林京子笔下呈现为一种"绵延的时间之流",而将各时间点连接起来的关键就是"核"。读者从《再致露易》等一系列小说中看到的,是长崎、特里尼蒂与福岛之间的"绵延的时间",而当今日本有良知的作家和知识分子依然在延续着林京子的时间。
【文章来源】: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2019,(02)CSSCI
【文章页数】:7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本“后3·11”的核曝文学书写——“被爆”作家林京子见证核难的历史连续性[J]. 秦刚. 世界文学. 2014(01)
[2]再致露易(小说)[J]. 林京子,秦刚. 世界文学. 2014(01)
[3]访谈:生于被爆——回顾作品与生涯[J]. 林京子,岛村辉,金丹实. 世界文学. 2014(01)
本文编号:2969562
【文章来源】: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2019,(02)CSSCI
【文章页数】:7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本“后3·11”的核曝文学书写——“被爆”作家林京子见证核难的历史连续性[J]. 秦刚. 世界文学. 2014(01)
[2]再致露易(小说)[J]. 林京子,秦刚. 世界文学. 2014(01)
[3]访谈:生于被爆——回顾作品与生涯[J]. 林京子,岛村辉,金丹实. 世界文学. 2014(01)
本文编号:29695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969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