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受美学看《五号屠场》中的黑色幽默
发布时间:2021-01-25 20:11
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1922-2007)是美国当代文坛上颇具影响的作家,著名的黑色幽默派小说家之一。《五号屠场》是他享誉文坛的翘楚之作。接受美学的研究起点是文本中的意义空白和阐释的历史性,并以此肯定读者的阅读活动对于实现文本意义的重要性。冯内古特巧妙地运用黑色幽默这一小说创作技巧,连接接受美学中“作者创造的文本”和“读者的审美经验”这两极,引领读者从荒诞的“时间旅行法”、温和中透着反讽的语调、病态的“反英雄”人物形象和战争场景的缺失这四方面来填补文本中的意义空白。《五号屠场》中文本的历史性体现了黑色幽默对深沉严肃的主题意义的表达,意在向读者阐释历史的真实性。冯内古特更是通过塑造毕利这一病态的“反英雄”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跟随毕利的“时间旅行”,站在亲历战争的人们的角度,更深刻地认知战争创伤的心理真实性。论文以冯内古特的小说《五号屠场》为研究对象,结合黑色幽默和接受美学理论等相关知识,具体论证了冯内古特在作品中采用黑色幽默这一创作技巧的审美心理及对读者产生的相应美学效果,从而更加深入地从读者与作品、作家、世界三者相结合的角度全面挖掘《五号屠场》的深刻主题思想与艺...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冯内古特的审美心理与文本创作
第一节 接受美学理论
一、理论基础
二、理论特征
第二节 冯内古特审美心理的形成
一、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
二、个人战争经历的影响
三、冯内古特的审美心理
第二章 黑色幽默的美学特征
第一节 时代背景
第二节 主要特征
一、荒诞
二、深沉严肃的基调
三、以喜剧形式表现悲剧内容
第三节 冯内古特运用黑色幽默的审美心理机制
第三章 冯内古特运用黑色幽默调动读者的能动作用
第一节 文本意义空白的填补
一、荒诞的“时间旅行法”
二、温和中透着反讽的语调
三、病态的“反英雄”人物形象
四、战争场景的缺失
第二节 历史心理真实性的阐释
一、文本的历史性
二、文本的艺术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剖析《五号屠场》的反战思想[J]. 黄丽双,徐媛媛. 世纪桥. 2009(13)
[2]《五号屠场》的后现代美学特征[J]. 彭菲.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09)
[3]空白的魅力——接受美学理论观下的《五号屠场》[J]. 于瑞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4]《五号屠场》主题分析[J]. 杨丽,张娜.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08)
[5]绝望的时空旅行——《五号屠场》的存在主义分析[J]. 严俊,李江.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06)
[6]《五号屠场》的时间机制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事策略[J]. 郭红,徐文培. 学术交流. 2008(03)
[7]表现性:文学语言的审美心理机制[J]. 田文强. 北方论丛. 2008(01)
[8]试析库尔特·冯尼格及其代表作《第五号屠场》[J]. 孟广君. 名作欣赏. 2008(02)
[9]“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以《五号屠场》中“德累斯顿大屠杀”为例[J]. 汪小玲.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7(04)
[10]论作者的权力——以后现代主义理论和读者反应理论为例[J]. 谷学儒,王者会,赵雪涛.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07(01)
硕士论文
[1]解析《五号屠场》的创伤性[D]. 潘玉姝.黑龙江大学 2009
[2]黑色幽默与生存关怀[D]. 王越男.苏州大学 2008
[3]论冯尼古特小说主题的演变与创作特点[D]. 左宝林.上海师范大学 2008
[4]库尔特·冯内古特长篇小说创作研究[D]. 范蕊.山东大学 2006
[5]文学创作与审美发生机制研究[D]. 孔莉.曲阜师范大学 2003
[6]战争文学《五号屠场》叙事的结构模式和时空机制分析[D]. 崔丹.黑龙江大学 2001
本文编号:2999812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冯内古特的审美心理与文本创作
第一节 接受美学理论
一、理论基础
二、理论特征
第二节 冯内古特审美心理的形成
一、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
二、个人战争经历的影响
三、冯内古特的审美心理
第二章 黑色幽默的美学特征
第一节 时代背景
第二节 主要特征
一、荒诞
二、深沉严肃的基调
三、以喜剧形式表现悲剧内容
第三节 冯内古特运用黑色幽默的审美心理机制
第三章 冯内古特运用黑色幽默调动读者的能动作用
第一节 文本意义空白的填补
一、荒诞的“时间旅行法”
二、温和中透着反讽的语调
三、病态的“反英雄”人物形象
四、战争场景的缺失
第二节 历史心理真实性的阐释
一、文本的历史性
二、文本的艺术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剖析《五号屠场》的反战思想[J]. 黄丽双,徐媛媛. 世纪桥. 2009(13)
[2]《五号屠场》的后现代美学特征[J]. 彭菲.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09)
[3]空白的魅力——接受美学理论观下的《五号屠场》[J]. 于瑞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4]《五号屠场》主题分析[J]. 杨丽,张娜.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08)
[5]绝望的时空旅行——《五号屠场》的存在主义分析[J]. 严俊,李江.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06)
[6]《五号屠场》的时间机制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事策略[J]. 郭红,徐文培. 学术交流. 2008(03)
[7]表现性:文学语言的审美心理机制[J]. 田文强. 北方论丛. 2008(01)
[8]试析库尔特·冯尼格及其代表作《第五号屠场》[J]. 孟广君. 名作欣赏. 2008(02)
[9]“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以《五号屠场》中“德累斯顿大屠杀”为例[J]. 汪小玲.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7(04)
[10]论作者的权力——以后现代主义理论和读者反应理论为例[J]. 谷学儒,王者会,赵雪涛.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07(01)
硕士论文
[1]解析《五号屠场》的创伤性[D]. 潘玉姝.黑龙江大学 2009
[2]黑色幽默与生存关怀[D]. 王越男.苏州大学 2008
[3]论冯尼古特小说主题的演变与创作特点[D]. 左宝林.上海师范大学 2008
[4]库尔特·冯内古特长篇小说创作研究[D]. 范蕊.山东大学 2006
[5]文学创作与审美发生机制研究[D]. 孔莉.曲阜师范大学 2003
[6]战争文学《五号屠场》叙事的结构模式和时空机制分析[D]. 崔丹.黑龙江大学 2001
本文编号:2999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999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