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

发布时间:2021-02-01 23:20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是二战后美国文学中颇具影响力的一名作家。他的杰作《麦田里的守望者》被称为美国20世纪文学的“现代经典”。很多年来,批评界对这部小说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自从生态主义批评在上世纪问世以来,人们开始从生态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和解读塞林格及其小说。本文试图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探究作者更深层次的生态哲学思想,从而希望将有助于加深对小说的理解和研究。论文由四个章节及引言和结论组成。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批评界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研究现状,同时指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意义。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生态批评理论和异化的概念。本部分的研究将为进一步的论证做铺垫。第二章分析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人的异化。通过对人与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异化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个社会是缺乏关心和爱的社会。人们不停地寻找物质享受。现代城市生活充斥着腐化堕落的情感和道德,对利润的追求和对财富的积累被认为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在这样不和谐的社会环境下,人们感到孤立和绝望。第三章分析了霍尔顿的生态意识在小说中的体现。通过分析霍尔顿与自然和儿童的亲密关系可见霍尔顿具有强烈的回归自然的愿望。霍尔顿的最终救赎意味着只要人...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Abstract
摘要
Contents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Theoretical Background
    1.1 An Overview of Ecocriticism
    1.2 Alienation
Chapter Two Alienation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2.1 Man's Alienation from Nature
    2.2 Man's Alienation from Society
    2.3 Man's Alienation from Self
Chapter Three Holden's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3.1 Holden's Love for Nature
    3.2 Holden's Love for Children
    3.3 Holden's Spiritual Salvation
Chapter Four Salinger's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4.1 Salinger's Time
    4.2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in Salinger's Life
    4.3 Salinger and Holden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精神家园的守望者——对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精神生态解读[J]. 李小海.  电影评介. 2009(10)
[2]从生态视角审视《麦田里的守望者》[J]. 王翠.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3]精神生态与社会生态:生态批评不可忽视的维度[J]. 刘文良.  理论与改革. 2009(02)
[4]A Self-Salvation Study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J]. 邓凡丁,陈于全.  科学时代. 2009(01)
[5]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精神诉求[J]. 张燕,张宝林.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7(06)
[6]《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生态批评解读[J]. 王育烽.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7(07)
[7]当代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美国生态批评[J]. 李晓明.  译林. 2007(02)
[8]生态批评: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的自然生态新纬度[J]. 岳友熙.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06)
[9]成长的困惑——评《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J]. 游庆珠.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10]塞林格的生态情结[J]. 洪晓.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6(02)

硕士论文
[1]异化与回归:生态视阈下的《春潮》和《老人与海》[D]. 刘秀丽.东北师范大学 2008
[2]语言与异化[D]. 傅红梅.南昌大学 2007
[3]追求精神成长过程中的异化[D]. 邓丽静.郑州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136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0136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e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