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的悖论 ——谭恩美长篇小说《拯救溺水鱼》主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6 13:37
谭恩美花费五年时间精心打造的长篇力作《拯救溺水鱼》代表了她近年来创作上的一个高峰。从1989年第一部作品《喜福会》问世以来,到后来的《灶神之妻》、《灵感女孩》和《接骨师之女》,谭恩美已经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即对华人家庭中母女关系的描写,同时涉及到华人移民的身份问题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融合等问题。但是在《拯救溺水鱼》中,谭恩美却对这些问题有了大胆的突破和超越,显示了她在创作题材和跨文化视野上的重大变化。本文即从文本细读入手,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相关理论,从跨文化研究的角度深入剖析其作品中所体现的“拯救”悖论的主题,并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探讨这部作品所代表的华裔文学的新方向。本论文共分五个部分,包括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和结语。绪论部分主要从问题的提出、研究现状、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对论文作一个全面的概述。第一章讨论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拯救”的悖论模式。本章指出“东方”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自在体,有着内在的价值体系,并不是西方人想象中的“东方”,也不需要西方那种一厢情愿的“拯救”,所谓的“拯救”只能破坏东方文化自身的完整性,起不到任何作用;相反,西方文化在对东方文化的重新认...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问题的提出
0.2 研究现状
0.3 相关概念的界定
0.4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
第一章 东西方文化的拯救悖论
1.1 东西方文化的呈现
1.1.1 东方文化的回溯式结构
1.1.2 东方——西方人眼中的"乌托邦"
1.1.3 西方——白种人自设的"拯救神话"
1.2 拯救与被拯救的悖论
1.2.1 东西方拯救与被拯救的悖论
1.2.2 悖论的启示
第二章 东西方两性的拯救悖论
2.1 传统视野中的东西方男人和女人
2.1.1 东方人的刻板化形象
2.1.2 白人男性的"拯救英雄形象"
2.2 解构与重构下的两性拯救悖论
2.2.1 病态的旅行队成员
2.2.2 重塑东方女性
2.2.3 解构白人男性
2.3 悖论的启示
第三章 道德的拯救悖论与终极思考
3.1 道德的拯救悖论
3.1.1 关于道德
3.1.2 谁得救了?谁没有?
3.2 对命运的终极思考
3.2.1 轮回与生命拯救
3.2.2 生与死的拯救启示
结语——永无终结的结局
1. 没有终结的结局
2. 对华裔文学的贡献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超越与亏空——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移民文学的创作新倾向[J]. 罗义华,邹建军. 华文文学. 2009(02)
[2]谭恩美新作中人性关怀主题研究——对《沉没之鱼》的分析[J]. 史娟. 现代商贸工业. 2009(01)
[3]从文化误读到文化冲突——《沉没之鱼》中的三个意象[J]. 邹建军,朱颂.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8(04)
[4]闪光的球体:《沉没之鱼》主题的多重性[J]. 朱颂. 外国文学研究. 2008(06)
[5]《沉没之鱼》的解构主义阅读[J]. 刘琴.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06)
[6]飞散、杂合与全息翻译——从《喜福会》看飞散文学写作特色及翻译理念[J]. 周晔.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04)
[7]《沉没之鱼》中的两性主题[J]. 朱颂. 文学教育(上). 2008(07)
[8]解构与重构:论谭恩美《拯救溺水的鱼》中的人物形象[J]. 宋阳. 长春大学学报. 2008(05)
[9]谁在诉说,谁在倾听:谭恩美《拯救溺水鱼》的叙事意义[J]. 张琼. 当代外国文学. 2008(02)
[10]试析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新作《沉没之鱼》的特点[J]. 张丽萍,孙建中. 作家. 2008(02)
本文编号:3020704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问题的提出
0.2 研究现状
0.3 相关概念的界定
0.4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
第一章 东西方文化的拯救悖论
1.1 东西方文化的呈现
1.1.1 东方文化的回溯式结构
1.1.2 东方——西方人眼中的"乌托邦"
1.1.3 西方——白种人自设的"拯救神话"
1.2 拯救与被拯救的悖论
1.2.1 东西方拯救与被拯救的悖论
1.2.2 悖论的启示
第二章 东西方两性的拯救悖论
2.1 传统视野中的东西方男人和女人
2.1.1 东方人的刻板化形象
2.1.2 白人男性的"拯救英雄形象"
2.2 解构与重构下的两性拯救悖论
2.2.1 病态的旅行队成员
2.2.2 重塑东方女性
2.2.3 解构白人男性
2.3 悖论的启示
第三章 道德的拯救悖论与终极思考
3.1 道德的拯救悖论
3.1.1 关于道德
3.1.2 谁得救了?谁没有?
3.2 对命运的终极思考
3.2.1 轮回与生命拯救
3.2.2 生与死的拯救启示
结语——永无终结的结局
1. 没有终结的结局
2. 对华裔文学的贡献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超越与亏空——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移民文学的创作新倾向[J]. 罗义华,邹建军. 华文文学. 2009(02)
[2]谭恩美新作中人性关怀主题研究——对《沉没之鱼》的分析[J]. 史娟. 现代商贸工业. 2009(01)
[3]从文化误读到文化冲突——《沉没之鱼》中的三个意象[J]. 邹建军,朱颂.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8(04)
[4]闪光的球体:《沉没之鱼》主题的多重性[J]. 朱颂. 外国文学研究. 2008(06)
[5]《沉没之鱼》的解构主义阅读[J]. 刘琴.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06)
[6]飞散、杂合与全息翻译——从《喜福会》看飞散文学写作特色及翻译理念[J]. 周晔.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04)
[7]《沉没之鱼》中的两性主题[J]. 朱颂. 文学教育(上). 2008(07)
[8]解构与重构:论谭恩美《拯救溺水的鱼》中的人物形象[J]. 宋阳. 长春大学学报. 2008(05)
[9]谁在诉说,谁在倾听:谭恩美《拯救溺水鱼》的叙事意义[J]. 张琼. 当代外国文学. 2008(02)
[10]试析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新作《沉没之鱼》的特点[J]. 张丽萍,孙建中. 作家. 2008(02)
本文编号:3020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020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