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勒·克莱齐奥的“飞散世界”
发布时间:2021-02-16 08:52
本文旨在以“飞散”在现代社会的演绎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克莱齐奥小说中“飞散世界”的文化意蕴与审美范型,并通过作者的人文主义情怀的书写,洞悉现代物质社会中人类的生存困境与精神失落,最终剖析其小说中寻求出路的迷茫和重新审视现代文明世界的诉求,并结合文本阐释这种背弃现代文明的对理想生存境地的凄美追寻与建构对克莱齐奥自身及其文学创作的意义。论文的引言部分以两个层次展开。第一个层次扼要梳理前人对克莱齐奥作品的已有研究成果,并引向本文的立论;第二个层次展开本文的立论根据、批评范式以及创新价值。论文的正文部分主要分三章展开。第一章“飞散世界”的整体建构,本章主要从克莱齐奥的早期遭遇及家族变迁所带来的隐性创伤对他创作的影响,分析“飞散”在其作品中演绎出的超越历史概念的意义。同时本章通过总括克莱齐奥的广阔环球旅历提炼“飞散世界”在其作品中的多重表现,分析其对现代物质文明下人的生存所隐含的焦虑和深思。第二章“飞散世界”的文化表征,结合克莱齐奥的具体小说文本,本章分析其小说中匕散个体在文化移位中的困境并结合拉康的“镜像说”分析失去根基的个体丧失身份标志的忧伤。由于不满现代物质文明世界的生存现状,个体在寻求与构...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
第一章 "飞散世界"的整体建构
第一节 失衡的境遇与生存顿悟
第二节 价值主体的感知与重建
第三节 现实与历史突变中的"劫难"
第二章 "飞散世界"的文化表征
第一节 "飞散"与个体固化身份的转型
第二节 生命中的"乌拉尼亚"
第三节 非理性世界中的生存悖论
第三章 "飞散世界"的审美范型
第一节 本真世界中的生命体验
第二节 彰显生命意志的荒诞美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飞散视角下的翻译研究[J]. 王小静.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2]从“坎波斯”看卢梭对克莱齐奥乌托邦的影响[J]. 张梦.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8)
[3]在悖论的森林里——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J]. 勒·克莱齐奥,孔雁. 散文选刊. 2009(07)
[4]物质的遮蔽和反物质主义的“战争”——勒克莱齐奥《战争》评析[J]. 卢志博. 新东方. 2009(04)
[5]勒克莱齐奥的文学创作与思想追踪——访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J]. 许钧. 外国文学研究. 2009(02)
[6]探索人性的寓言世界——论勒克莱齐奥的作品[J]. 袁筱一. 当代外国文学. 2009(02)
[7]勒克莱齐奥的创作历程简述[J]. 谭成春. 当代外国文学. 2009(02)
[8]行者勒克莱齐奥[J]. 陈路. 译林. 2009(01)
[9]Interview avec Jean-Marie Gustave Le Clézio[J]. 王雨. 法语学习. 2009(01)
[10]勒克莱齐奥的世界视野[J]. 董强. 读书. 2009(01)
博士论文
[1]康拉德小说伦理观研究[D]. 王松林.华中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36526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
第一章 "飞散世界"的整体建构
第一节 失衡的境遇与生存顿悟
第二节 价值主体的感知与重建
第三节 现实与历史突变中的"劫难"
第二章 "飞散世界"的文化表征
第一节 "飞散"与个体固化身份的转型
第二节 生命中的"乌拉尼亚"
第三节 非理性世界中的生存悖论
第三章 "飞散世界"的审美范型
第一节 本真世界中的生命体验
第二节 彰显生命意志的荒诞美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飞散视角下的翻译研究[J]. 王小静.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2]从“坎波斯”看卢梭对克莱齐奥乌托邦的影响[J]. 张梦.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8)
[3]在悖论的森林里——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J]. 勒·克莱齐奥,孔雁. 散文选刊. 2009(07)
[4]物质的遮蔽和反物质主义的“战争”——勒克莱齐奥《战争》评析[J]. 卢志博. 新东方. 2009(04)
[5]勒克莱齐奥的文学创作与思想追踪——访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J]. 许钧. 外国文学研究. 2009(02)
[6]探索人性的寓言世界——论勒克莱齐奥的作品[J]. 袁筱一. 当代外国文学. 2009(02)
[7]勒克莱齐奥的创作历程简述[J]. 谭成春. 当代外国文学. 2009(02)
[8]行者勒克莱齐奥[J]. 陈路. 译林. 2009(01)
[9]Interview avec Jean-Marie Gustave Le Clézio[J]. 王雨. 法语学习. 2009(01)
[10]勒克莱齐奥的世界视野[J]. 董强. 读书. 2009(01)
博士论文
[1]康拉德小说伦理观研究[D]. 王松林.华中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365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036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