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论“欲望三部曲”中美国梦的幻灭

发布时间:2021-02-28 17:05
  “美国梦”指每个人不管出生如何,只要他努力奋斗就一定能成功。“美国梦”贯穿于美国文学之中,它已经成为美国文学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在美国文学史上,不同时期的作家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美国梦”。其中,德莱塞率先大胆地采用现实主义手法深刻而全面地描写了“美国梦”。德莱塞是20世纪美国文学中的一位杰出作家,他在作品中对“美国梦”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表现。“欲望三部曲”是德莱塞的一部重要长篇小说,他在这部作品中主要表现了柯柏乌、丽莲、爱玲、白丽莱茜四个人对“美国梦”从追求到幻灭的过程。柯柏乌在金融事业、情欲、社会地位三方面不断寻求扩张发迹,但以失败告终。丽莲逆来顺受,渴望平凡而幸福的婚姻生活,为了这个梦想她以宽阔的胸怀接受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事情,但是她的梦想仍然以破灭告终。爱玲为了进入上流社会,一生苦苦追求与柯柏乌的完美爱情,但最终被他抛弃。白丽莱茜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进入上流社会,但事与愿违,梦想一次次破灭。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受消费文化的影响,人们对生命价值的追求被物质欲求与生理欲求所代替。德莱塞认为人是渺小与卑微的,生活没有意义,人们无法反抗命运的安排。并且,个人性格中的弱点和缺陷会阻碍理想...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1章 美国梦概说
    1.1 美国梦的起源与发展
    1.2 德莱塞与美国梦
第2章 主要人物幻灭的美国梦
    2.1 柯柏乌:自我扩张者幻灭的美国梦
    2.2 丽莲:逆来顺受者幻灭的美国梦
    2.3 爱玲:完美爱情追求者幻灭的美国梦
    2.4 白丽莱茜:自我奋斗者幻灭的美国梦
第3章 美国梦幻灭的原因
    3.1 消费文化
    3.2 德莱塞的悲观主义
    3.3 作品中人物性格的缺陷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转型期的“美国梦”——试论嘉莉妹妹的道德倾向[J]. 黄开红.  外国文学研究. 2006(03)
[2]独立还是依附——从《嘉莉妹妹》看美国梦与现代美国女性意识的觉醒[J]. 谢满兰.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06)
[3]“美国梦”的幻灭[J]. 雷敏.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4)
[4]虚拟交易和消费文化——评德莱塞《欲望三部曲》的主题[J]. 蒋道超.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4)
[5]消费语境下的越界和抑制——评西奥多·德莱塞的《金融家》[J]. 蒋道超.  外国文学评论. 2001(01)
[6]美国梦的演变与破灭——《了不起的盖茨比》评析[J]. 张礼龙.  外国文学研究. 1998(02)
[7]现代主义光环中的现实主义——读《普鲁弗洛克的情歌》[J]. 方杰.  外国文学研究. 1998(02)
[8]德莱塞笔下的美国梦与美国悲剧[J]. 胡戈.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S1)
[9]德莱塞:“一位文笔拙劣的大作家”[J]. 董衡巽.  美国研究. 1992(02)



本文编号:30561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0561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3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