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芙罗狄特》中的爱欲之美
发布时间:2021-03-04 14:15
皮埃尔·路易(1870-1925)是法国文坛颇受争议的象征主义唯美派作家之一。1896年出版的《阿芙罗狄特》是路易最受争议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小说中对爱欲主题大胆奔放的描写使路易受到了卫道者的抨击,并因此被谴责为“不道德”的情色作家。本文主要运用尼采的酒神和日神理论来解读《阿芙罗狄特》中的爱欲与道德,分析路易如何将爱欲从基督教伦理和酒神的过度放纵中解脱出来置于艺术的审美解释之下,并引发现代人对道德的重新估量及现代文化中神性与诗性丧失的思考。本文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介绍了国内外对皮埃尔·路易和《阿芙罗狄特》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中的第二章引入尼采美学,阐述其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中关于爱欲和道德、爱欲和艺术的主要观点。第三章从阿芙罗狄特的神话原型入手,阐述了以异性恋为代表的性爱之美和以双性恋为代表的双性同体之美,最后提出爱欲在艺术中获得拯救的观点。第四章分析了路易的创作意图,作者以希腊精神观照现代社会,从而引起人们思考现代社会中道德重估和诗性召唤等问题。结语部分通过强调路易在性与道德问题上表现出来的宽容态度,引出其作品中对完满人性与生命道德的思考以及...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皮埃尔·路易及其《阿芙罗狄特》
1.2 皮埃尔·路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理论方法
2 酒神与日神——世界的二元艺术冲动
2.1 酒神精神
2.2 日神精神
3 《阿芙罗狄特》中的爱欲之美
3.1 爱欲之美的神话原型:阿芙罗狄特
3.2 酒神醉态下的性爱之美
3.3 超越道德的双性同体之美
3.4 日神梦境中爱欲的艺术升华
4 爱欲之美:特殊时代下的文化现象
4.1 基督教义压抑下对道德的重新估量
4.2 对丧失的神性及诗性的召唤
5 结语:皮埃尔·路易对当下精神困境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双性同体”思想的历史流变[J]. 张荣升,丁威.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2]酒神与日神的文化新解[J]. 陈炎. 文史哲. 2006(06)
[3]日神和酒神:尼采的二元艺术冲动学说[J]. 周国平.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4]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辨识——从尼采的有关阐释“接着讲”[J]. 胡家祥.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5)
[5]历史帷幕与诗意轻纱中的性——关于性文学作品的典雅[J]. 柳鸣九. 南方文坛. 1999(03)
[6]“日神精神”的流变和美的生成──关于尼采美学思想的一点思考[J]. 乔延军. 云梦学刊. 1996(02)
本文编号:3063361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皮埃尔·路易及其《阿芙罗狄特》
1.2 皮埃尔·路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理论方法
2 酒神与日神——世界的二元艺术冲动
2.1 酒神精神
2.2 日神精神
3 《阿芙罗狄特》中的爱欲之美
3.1 爱欲之美的神话原型:阿芙罗狄特
3.2 酒神醉态下的性爱之美
3.3 超越道德的双性同体之美
3.4 日神梦境中爱欲的艺术升华
4 爱欲之美:特殊时代下的文化现象
4.1 基督教义压抑下对道德的重新估量
4.2 对丧失的神性及诗性的召唤
5 结语:皮埃尔·路易对当下精神困境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双性同体”思想的历史流变[J]. 张荣升,丁威.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2]酒神与日神的文化新解[J]. 陈炎. 文史哲. 2006(06)
[3]日神和酒神:尼采的二元艺术冲动学说[J]. 周国平.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4]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辨识——从尼采的有关阐释“接着讲”[J]. 胡家祥.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5)
[5]历史帷幕与诗意轻纱中的性——关于性文学作品的典雅[J]. 柳鸣九. 南方文坛. 1999(03)
[6]“日神精神”的流变和美的生成──关于尼采美学思想的一点思考[J]. 乔延军. 云梦学刊. 1996(02)
本文编号:30633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063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