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丰饶之海》和三岛由纪夫的死
发布时间:2021-04-25 12:49
作为一个长期以来备受争议的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1925-1970)给世人留下一个复杂而又充满迷惑的世界。死亡一直是贯穿他作品的主题,“心灵所渴望的是死亡、黑夜和鲜血”。他秉承日本文化中传统的审美意识:美即死亡瞬间,并受西方意大利文学影响,形成“死亡之美、暴烈之美”的美学观。这是影响三岛美学观的最深刻因素。从小就被病魔经常光顾的三岛过早的体会到死亡的意义,铸就了三岛日后逐渐形成的“对死的一种浪漫的冲动”,这也成了他文学的发酵剂。使得死亡之美作为一种美学载体不断出现在其作品中,并成为了三岛的美学理想和行动哲学。终于,1970年秋,他用暴烈的死亡体现了美的终极状态。拙论以三岛由纪夫的集大成作品,也是他的绝笔作《丰饶之海》之四《天人五衰》为文本,1、浅探三岛文学及其思想,考察他为何要在完成超长篇巨著《丰饶之海》后、诺贝尔文学奖颁发前自杀,以及由此探明他的生死观。2、分析他的生死观在其作品《天人五衰》中有何体现及运用。3、探明在三岛人生的最后阶段,这部作品对于作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选择《丰饶之海》之四《天人五衰》这部作品作为切入点的原因有下:耗时6年的《丰饶之海》作为三岛文学生涯最主要的创作,...
【文章来源】: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要旨
摘要
序章
第一節 三島由紀夫とその評価
第二節 先行研究と本論文の構成
注釈
第一章 『豊饒の海』における『天人五衰』の位置づけ
第一節 『豊饒の海』の概観
第二節『天人五衰』の位置づけ
注釈
第二章 『豊饒の海』に見る三島の死生観
第一節 死亡のシンボル
(一) 海
(二) 輪廻
第二節 三島由紀夫の死生観
注釈
第三章 『天人五衰』における「衰」と三島の死との繋がり
第一節『天人五衰』における「衰」
第二節『天人五衰』と三島の死の繋がり
注釈
終章
参考文献一覧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謝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岛由纪夫美学观的形成和变异[J]. 许金龙. 博览群书. 2005(10)
[2]抱残守缺的“武士道”说教——三岛由纪夫论之二[J]. 李德纯.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3(05)
[3]三岛由纪夫论[J]. 李德纯. 国外文学. 1999(03)
[4]三岛由纪夫文学之奥秘探寻──以《假面的告白》为中心[J]. 金哲会. 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2)
[5]文艺上古典美之展现──三岛由纪夫美学思想的核心[J]. 唐月梅. 外国文学评论. 1994(04)
本文编号:3159415
【文章来源】: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要旨
摘要
序章
第一節 三島由紀夫とその評価
第二節 先行研究と本論文の構成
注釈
第一章 『豊饒の海』における『天人五衰』の位置づけ
第一節 『豊饒の海』の概観
第二節『天人五衰』の位置づけ
注釈
第二章 『豊饒の海』に見る三島の死生観
第一節 死亡のシンボル
(一) 海
(二) 輪廻
第二節 三島由紀夫の死生観
注釈
第三章 『天人五衰』における「衰」と三島の死との繋がり
第一節『天人五衰』における「衰」
第二節『天人五衰』と三島の死の繋がり
注釈
終章
参考文献一覧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謝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岛由纪夫美学观的形成和变异[J]. 许金龙. 博览群书. 2005(10)
[2]抱残守缺的“武士道”说教——三岛由纪夫论之二[J]. 李德纯.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3(05)
[3]三岛由纪夫论[J]. 李德纯. 国外文学. 1999(03)
[4]三岛由纪夫文学之奥秘探寻──以《假面的告白》为中心[J]. 金哲会. 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2)
[5]文艺上古典美之展现──三岛由纪夫美学思想的核心[J]. 唐月梅. 外国文学评论. 1994(04)
本文编号:3159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159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