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巴别尔小说狂欢化因素初探

发布时间:2021-04-27 22:34
  巴别尔(1894-1941),俄国“白银时代”后期著名的小说家。本文以具体详细的文本分析为基础,以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指出巴别尔小说带有许多狂欢化的因素,是具有狂欢化倾向的小说。以此揭示巴别尔对战争独特的思考,和对民间话语权的伸张。本文首先分析了巴别尔小说与“狂欢”的不解之缘,主要通过探讨巴别尔与巴赫金共处的时代特点,巴别尔所受到的狂欢化文学传统的影响和巴别尔自身文学信仰的狂欢化倾向三个方面,指出了用狂欢化理论解读巴别尔小说的可行性。其次,本文重点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入手,通过对他们身上狂欢化因素的分析,达到对小巴别尔小说的深层解读。巴别尔小说人物众多,我们主要选取了哥萨克战士形象,犹太“圣愚”形象和女性形象作为重点描写对象。巴别尔在塑造这些形象时明显采取了狂欢化世界的逻辑,在他们身上明显的带有生与死、善与恶、美与丑等双重性。这些形象把小说世界变成了狂欢化的世界,现实世界的逻辑在这里被“翻了个个”,从而撕开了现实世界的帷幕,表现了非常的真理,体现了巴别尔对战争对人性的深层思考。再次,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巴别尔在塑造小说人物形象时所采取的独特策略,如叙述视角多重...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巴别尔其人其作与“狂欢”的不解之缘
    第一节 历史文化语境
    第二节 巴别尔的人生经历
    第三节 巴别尔的文学观
第二章 颠覆与错位:巴别尔笔下的人物形象
    第一节 哥萨克战士:国王的加冕与脱冕
    第二节 犹太智者:狂欢节式的疯癫形象
    第三节 “母亲”与“哥萨克小娘子”:肉体的降格
第三章 狂欢体:叙事策略的选择
    第一节 多元转换的叙事视角
    第二节 广场化的时空
    第三节 杂糅的文体
    第四节 众语喧哗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1642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1642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5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