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趾源的实学及其哲学基础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8 18:05
实学是以实事求是和利用厚生为根本出发点而形成的李朝英祖时从道学的形式演变而来的学问,主张的是实用性的实利的观念。实学派思想学者辈出。到十八世纪初期朝鲜社会出现了一支主张颠覆传统的华夷论,主张北学中国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利于朝鲜国内的经济民生发展的北学派。北学派思想,顾名思义就是北学中国、富国强民之思想,是朝鲜实学思想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北学派实学家们力主改革开放、强国富民,系统地提出“利用厚生”实学思想。朴趾源正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思想家代表之一,他极力主张“利用厚生”实学。他的这种实学思想可以说是18世纪朝鲜利用厚生思想的精髓,他从哲学、道德观念、社会政治、经济、农业、工商业等诸多领域展开了对“利用厚生”的透彻分析,并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利用厚生”实学体系。本论正是以朴趾源的利用厚生思想体系为主线加以分析其思想形成的哲学依据,进一步阐明笔者本人对朝鲜当时社会政治背景下利用厚生思想的理解。论文由绪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构成。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研究范围问题。此中包括研究朴趾源思想的几条主线以及主要内容。简要概括朴趾源的“利用厚生”思想对当时朝鲜乃至今日的韩国思想史所做出的贡献和现实...
【文章来源】:延边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范围
1.2 研究的目的
1.3 研究现状
第二章 朴趾源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生平
2.1 朴趾源的生平
2.1.1 少年求学
2.1.2 中年出行
2.1.3 老年任仕
2.2 时代背景
2.2.1 政治方面
2.2.2 经济方面
2.2.3 思想文化方面
第三章 利用厚生的思想
3.1 社会政治思想
3.1.1 驳斥传统华夷观,力主北学中国
3.1.2 重民生
3.1.3 理想国家论
3.2 社会经济思想
3.2.1 改革落后科技,促进经济发展
3.2.2 大力扶持工商业经济体制
3.2.3 确保实施农业改革政策
3.3 文学作品反映心声
第四章 朴趾源实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4.1 自然观
4.1.1 天体认识论
4.1.2 对天人关系的认识
4.2 理气论
4.2.1 程朱理气论观点
4.2.2 朴趾源的理气论
4.3 人性论
4.3.1 程朱的人性论
4.3.2 朴趾源的人性论的观念
第五章 结束语
5.1 历史地位
5.2 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朝鲜实学派文学家朴趾源理想国思想矛盾探析[J]. 全红. 东疆学刊. 2005(04)
[2]清代文化与朝鲜实学[J]. 葛荣晋. 中国文化研究. 2001(03)
[3]燕岩朴趾源“即事趣真”的文学思想及其历史哲学内涵[J]. 姜日天. 当代韩国. 2001(02)
[4]浅谈朝鲜实学思想与开化思想的继承性[J]. 姜秀玉. 东疆学刊. 2000(02)
[5]18世纪朝鲜“利用厚生”学说与清代中国──《热河日记》研究之一[J]. 王政尧. 清史研究. 1999(03)
[6]北学派的实学思想及其启蒙意义[J]. 潘畅和. 东疆学刊. 1991(02)
[7]论朴趾源的启蒙意识与文学主体性[J]. 许辉勋.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Z1)
[8]《热河日记》与满族民俗[J]. 吴绍(钅九).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02)
[9]十八世纪朝鲜杰出的思想家和作家朴趾源[J]. 黄辉,金云喆. 教学研究. 1982(02)
[10]论朴趾源的哲学思想[J]. 朱七星. 哲学研究. 1981(07)
本文编号:3165927
【文章来源】:延边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范围
1.2 研究的目的
1.3 研究现状
第二章 朴趾源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生平
2.1 朴趾源的生平
2.1.1 少年求学
2.1.2 中年出行
2.1.3 老年任仕
2.2 时代背景
2.2.1 政治方面
2.2.2 经济方面
2.2.3 思想文化方面
第三章 利用厚生的思想
3.1 社会政治思想
3.1.1 驳斥传统华夷观,力主北学中国
3.1.2 重民生
3.1.3 理想国家论
3.2 社会经济思想
3.2.1 改革落后科技,促进经济发展
3.2.2 大力扶持工商业经济体制
3.2.3 确保实施农业改革政策
3.3 文学作品反映心声
第四章 朴趾源实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4.1 自然观
4.1.1 天体认识论
4.1.2 对天人关系的认识
4.2 理气论
4.2.1 程朱理气论观点
4.2.2 朴趾源的理气论
4.3 人性论
4.3.1 程朱的人性论
4.3.2 朴趾源的人性论的观念
第五章 结束语
5.1 历史地位
5.2 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朝鲜实学派文学家朴趾源理想国思想矛盾探析[J]. 全红. 东疆学刊. 2005(04)
[2]清代文化与朝鲜实学[J]. 葛荣晋. 中国文化研究. 2001(03)
[3]燕岩朴趾源“即事趣真”的文学思想及其历史哲学内涵[J]. 姜日天. 当代韩国. 2001(02)
[4]浅谈朝鲜实学思想与开化思想的继承性[J]. 姜秀玉. 东疆学刊. 2000(02)
[5]18世纪朝鲜“利用厚生”学说与清代中国──《热河日记》研究之一[J]. 王政尧. 清史研究. 1999(03)
[6]北学派的实学思想及其启蒙意义[J]. 潘畅和. 东疆学刊. 1991(02)
[7]论朴趾源的启蒙意识与文学主体性[J]. 许辉勋.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Z1)
[8]《热河日记》与满族民俗[J]. 吴绍(钅九).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02)
[9]十八世纪朝鲜杰出的思想家和作家朴趾源[J]. 黄辉,金云喆. 教学研究. 1982(02)
[10]论朴趾源的哲学思想[J]. 朱七星. 哲学研究. 1981(07)
本文编号:31659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165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