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论福楼拜小说的死亡意识

发布时间:2021-06-08 10:57
  福楼拜是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史上的一枝独秀,他的创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既承接了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又开创了现代主义的新风貌。长期以来,评论家们都喜欢从艺术风格和创作理论的角度来对福楼拜的小说进行研究,往往忽视了他的小说中的另一个独特现象,即死亡意识的书写。“死亡”是福楼拜关注的主题,在他的小说中,有着别样的展现方式和深层意蕴。本文将着眼于死亡这一永恒的主题,从文本解读入手,以死亡哲学为辅,分析福楼拜死亡意识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从而归纳出这些形式背后的作者的死亡观。全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介绍福楼拜的作品和国内外关于福楼拜研究的总体情况,以及本课题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结合文本的阅读,分析福楼拜死亡意识在小说中的具体表现,从冷漠淡然的语言、独具匠心的情节、命途多舛的人物三个方面来阐述。第三部分总结归纳福楼拜死亡意识的三个特点:承认死亡的不可抗拒性和超脱性;偏好死亡的孤寂和凄凉;冷静客观地直面死亡。第四部分对福楼拜的死亡意识进行追根溯源,本文不仅从家庭环境、个人体验、社会阅历和所受影响等剖析福楼拜的死亡意识的成因,而且从西方死亡哲学史的角度来整理福楼拜死亡意识的文化背景。第五部分是结...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福楼拜死亡意识的表现
    1.1 冷漠淡然的语言
    1.2 独具匠心的情节
    1.3 命途多舛的人物
第二章 福楼拜死亡意识的特点
    2.1 承认死亡的不可抗拒性与超脱性
    2.2 偏好死亡的孤寂和凄凉
    2.3 冷静客观地直面死亡
第三章 福楼拜死亡意识的成因
    3.1 家庭环境和身体状况
    3.2 社会阅历
    3.3 社会思潮和哲学理论的影响
    3.4 文化渊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西方古代生死观之比较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J]. 孙烨,陈可培.  长春大学学报. 2009(05)
[2]论中西文学里的死亡意识[J]. 晁真强.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8(01)
[3]黑格尔死亡观的伦理意蕴[J]. 黄瑜,熊凯.  青海社会科学. 2007(01)
[4]福楼拜与空想社会主义[J]. 王钦峰.  外国文学研究. 2006(05)
[5]福楼拜小说“真实”艺术的现代性阐释[J]. 杨丽丽.  九江学院学报. 2006(02)
[6]福楼拜的理性主义与新小说的后现代特点[J]. 杨亦军.  国外文学. 2005(01)
[7]福楼拜“非个人化”原则的哲学基础[J]. 王钦峰.  外国文学研究. 2005(01)
[8]艺术家死亡意识的美学体现[J]. 马建高.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3)
[9]福楼拜作品话语系统现代性初探[J]. 郭文娟.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5)
[10]从主题到虚无:福楼拜对小说创作原则的背离[J]. 王钦峰.  外国文学评论. 2000(02)



本文编号:32183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2183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7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