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网络环境中的诗人形象和诗歌传播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9 11:53
  随着人类传播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它以其强大的信息量和方便快捷的传播速度,改变了诗歌传播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话语权的释放。面对诗人形象正负之说,面对诗坛现象的众说纷纭,利用传播效果中的议程设置理论进行分析,剖清一个较为客观的诗人形象和诗坛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受众与媒体对诗人形象评价如何?他们各自在关注诗坛哪种议题?诗歌的传播效果如何?是当代诗歌远离了大众?还是大众品味在堕落?本文通过七个篇章的分析与论述,以实证调查研究,努力寻求其中的内在联系。基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分析,对正确认识诗人及提升诗人形象、端正媒体报道方向、改善诗歌生态环境、培养诗歌受众及推动诗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当代诗歌演变进程与诗人形象概述
    一、当代诗歌演变进程
        1、当代诗歌
        2、诗歌及诗人
        3、当代诗歌演变进程
            (1) 1949 年到1976 年
            (2) 1976 年到1989 年
            (3) 1989 年至今
        4、当代诗人个性与创作特点概述
    二、当代诗人形象概述
        1、诗人正面说
        2、诗人负面说
        3、诗人中性说
        4、诗坛的两种现状
第二章 诗人形象实证调查研究
    一、实证调查说明
    二、认知态度理论在诗人形象调查中的应用
    三、自变量与因变量设置
    四、调查研究的基本假设
    五、研究的延伸假设与自变量设置
    六、受众分析
        (一) 诗歌与诗人受欢迎的程度——受众偏好分析
        (二) 喜欢诗歌与欣赏诗人的是哪些人——受众对诗歌与诗人认知与态度分析
            1、喜欢诗歌的受众基本特征
            2、欣赏诗人的受众基本特征
        (三) 诗人究竟是正面、中性还是负面形象居多——受众认知与态度分析
            1、诗人正面形象调查
            2、诗人负面形象调查
            3、诗人中性形象调查
        (四) 哪种类型的人对诗人持正面、中性和负面评价——诗人形象与受众特征关系分析
            1、诗人正面形象与受众特征关系
            2、诗人负面形象与受众特征关系
            3、诗人中性形象与受众特征关系
        (五) 阶段性研究发现和自变量、因变量的变化
第三章 媒体中的诗人形象和网络受众中的诗人形象分析
    一、议程设置理论概述
    二、传播学研究方法在诗人形象研究中的应用
        1、内容分析法
        2、个案研究法
    三、媒体和受众对诗人形象的议程排序
        (一) 媒体中的诗人形象内容分析
        (二) 网络受众的诗人形象
        (三) 网络受众的诗人形象的个案分析
            1、七八十年代诗人代表
            2、九十年代至新世纪诗人代表
            3、新世纪至今诗人代表
    四、媒体和网络受众、一般受众对诗人形象评价议程排序
    五、诗人形象的假设检验
    六、一般受众与网络受众对诗人形象评价比较
第四章 媒体与受众对诗坛的关注议题内容分析
    一、一般受众关注议题(填写问卷的受众)
    二、媒体关注议题
        1、谷歌对诗坛关注的议题排序
        2、新浪爱问搜索对诗坛关注的议题排序
        3、互联网时代哪些媒体对诗坛给予了更多关注
        4、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对诗人形象及诗歌评价的比较
    三、延伸假设的检验
    四、议程设置理论与诗人形象、诗坛关注议题的研究结果的关系
    五、认知态度理论与诗人形象、诗坛关注议题的研究结论
第五章 诗人形象的提升
    一、影响诗人形象的自变量
    二、当代诗人形象现状的原因分析
    三、提升诗人形象的几点建议
第六章 诗歌受众的培养
    一、中国传统诗歌美学
    二、诗歌受众缺失的原因
    三、诗歌传播特点与受众消费特征
        1、诗歌传播的当代特征
        2、诗歌受众消费特征
    四、诗歌受众的培养与回归
        1、诗歌与受众的关系
        2、诗歌受众的培养与回归
第七章 互联网诗歌环境的改善和诗歌前景展望
    一、互联网带来的变化
        1、概述
        2、网络诗歌的优势
    二、互联网诗歌环境现状与影响诗歌环境的自变量
    三、互联网诗歌环境改善与诗歌前景展望
总结
结尾:研究局限与致谢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网站
附表
    表1:受众基本特征分析表
    表2:新浪爱问搜索——诗人形象统计表
    表3:赵丽华新浪博客网友评价列表
    表4:沈浩波新浪博客,网友评论其作品《恶棍》和人品
    表5:沈浩波新浪博客,网友评论其作品《川北残篇》和人品
    表6:沈浩波新浪博客,网友评论其作品《蝴蝶》和人品
    表7:芒克新浪博客,网友评论其作品和人品
    表8:新浪爱问搜索中的诗人形象与一般受众对诗人形象对照表
    表9:诗歌报刊生存状况简表
    表10:《网络环境中的诗人形象和诗歌传播效果研究》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倾斜的屋宇——后现代与当代诗歌——重构精神元素与诗歌文本[J]. 南鸥.  诗歌月刊. 2006(05)



本文编号:32736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2736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4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