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爱伦·坡诗歌死亡图景探微

发布时间:2021-07-12 14:09
  死亡主题无疑是贯穿埃德加·爱伦·坡一生全部创作的永恒主题。与死亡紧密相伴的生平经历为爱伦·坡打开了深入死亡、探索死亡的地狱之门,而当这与死亡亲密接触的精神探险反映到作品的主题或是创作技巧中时,则为爱伦·坡奠定了西方现代文学的领路人的姿态。本文将就爱伦·坡的全部诗作展开研究,以其最具代表性的意象作为切入点,在诗歌的文本语境中研究分析爱伦·坡的死亡观。同时,结合诗人唯美主义的诗学观,在对唯美以及死亡关系的把握中领悟诗人思想中最为本质的宇宙观。论文的主体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选取了爱伦·坡诗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类意象——动物意象、湖水与海水意象以及梦境与光线意象展开剖析,指出在这三类意象背后潜藏的诗人对于死亡不断升华的思考:由恐惧、崩溃到清洗一切罪恶的隐隐希望,直到最后飞升永恒的超脱之感。显然,在置于诗歌文本语境的研究之中,爱伦·坡的死亡观逐渐呈现出了清晰的轮廓。第二部分将研究视角扩展到诗人的唯美主义诗学观之中,探讨爱伦·坡对于美的追求与死亡之间的关系。这一部分的论述首先分析了爱伦·坡最钟爱的诗歌意象——将美与死完美统一的“美女之死”。在对唯美主义诗学观的论述之后,进入本文最重要的部分,即对...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绪论:亲密接触死亡的精神探险
    1.1 爱伦·坡诗歌的死亡图景:"被偷窃的黄金秘密"
    1.2 爱伦·坡诗歌的研究现状与本文重点:"等待一个世纪后的读者"
2 意象谱系与死亡图景
    2.1 动物意象:理性世界彻底崩塌的死亡图景
    2.2 湖水、海水意象:在漩涡中被吞没的死亡图景
    2.3 梦境与光线意象:于尘世的短暂宁静中飞升永恒的死亡图景
3 死亡锦袍与唯美情结
    3.1 置于死神阴影中的美女意象
    3.2 美的诗学理论
    3.3 唯美与死亡
4 结语:"钟为谁而鸣"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十年来国内爱伦·坡诗歌研究综述[J]. 唐勤芳,黄世香.  文学界(理论版). 2010(06)
[2]埃德加·爱伦·坡《海中之城》中性爱与死亡主题的解读[J]. 黄宗贤,贺权宁.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10)
[3]从《我发现了》探析爱伦·坡的哲学思想[J]. 王莉,何畅.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4]中国爱伦·坡研究卅载回眸[J]. 朱振武,高莉敏.  中国比较文学. 2009(02)
[5]爱伦·坡诗学研究在西方[J]. 李会芳.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8(05)
[6]爱伦坡创作中的“美女之死”[J]. 聂方冲.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6(05)
[7]当代美国爱伦·坡研究新走势[J]. 朱振武,杨婷.  当代外国文学. 2006(04)
[8]西方艾德加·爱伦·坡研究的三个阶段[J]. 李会芳.  世界文学评论. 2006(01)
[9]从“效果说”看爱伦·坡作品主题的艺术表现构架[J]. 曹曼.  外国文学研究. 2005(03)
[10]爱伦·坡的诗歌:书写与死亡的生命沉思[J]. 任翔.  外国文学研究. 2004(02)

硕士论文
[1]埃德加·爱伦·坡的美学思想与诗论[D]. 张玲.上海师范大学 2010
[2]爱伦·坡作品死亡主题的内涵及原因初探[D]. 尚爱萍.吉林大学 2007
[3]论爱伦·坡诗歌中的奇幻情结[D]. 李汲.黑龙江大学 2006
[4]从焦虑到超越[D]. 卢浩.四川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800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2800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7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