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中历史的重构:一种叙事学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1-07-12 16:54
托尼·莫里森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之一。到目前为止为止,,莫里森已经出版了《最蓝的眼睛》(1970),《秀拉》(1973),《所罗门之歌》(1977),《柏油娃》(1981),《宠儿》(1987),《爵士乐》(1992),《天堂》(1998),《爱》(2003)和《慈悲》(2008),共九部小说。历史和重构这一主题在她的《天堂》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国内外关于《天堂》的批评主要从女性主义、黑人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角度研究其主题、叙事技巧、历史和身份建构等问题。本文采用叙事学的相关理论,解读《天堂》的历史及其重构,分析《天堂》中历史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揭示出莫里森对历史的思考。全文共有五章。第一章概述了莫里森个人生平及其作品,以及《天堂》的主要内容;第二章介绍莫里森及其作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三章从非线性叙事时间的角度,探讨了《天堂》这部小说中所重构的历史的特点。小说重构了纯黑人小镇鲁比镇的长达一百多年的历史,是对整个黑人社区历史的重构。非线性的叙事时间体现了其历史的破碎性和重复性的特点。第四章通过文本细读探讨《天堂》的多重叙事,进一步指出在重构鲁比镇历史中存在的问题...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Toni Morrison and Her works
1.2 The Story of Paradise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Criticism on Morrison’s Works in the West
2.2 Criticism on Morrison’s Works in China
2.3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of Paradise
Chapter Three Non-chronological Narrative time: Fragmentation and Wholeness
3.1 Time Order: Interaction between Past and Present
3.2 Time Duration: Significance of the Important Events of History
3.3 Time Frequency: Wholeness of History
Chapter Four Multiple Narratives: Integrity of the History
4.1 Narratives of Men in Ruby: the Patriarchal Narrative of History
4.2 Narrative of Women: A Counter Narrative
4.3 Narrative of Richard Misner: Critical Narrative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Acknowledgements
References
Appendix:Publications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巧言示意 意在言外——论《天堂》的叙事策略和潜藏文本[J]. 史敏.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03)
[2]《柏油孩子》的生态女权主义批评解读[J]. 张长辉.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0(02)
[3]从魔幻现实主义角度解读《所罗门之歌》的主题[J]. 贺真.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1)
[4]“天堂”与“十字架”——试析托妮·莫瑞森《天堂》中的圣经情结[J]. 岳芮. 宜宾学院学报. 2009(11)
[5]阿里阿德涅之线——浅析《天堂》中的复调式叙事[J]. 崔婷.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6)
[6]托妮·莫里森小说对黑人精神生态困境出路的理性探讨[J]. 李美芹.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7]浅析托妮·莫里森《天堂》中的姐妹情谊[J]. 肖扬,付小兰.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8]莫里森《天堂》中的“替罪羊”形象[J]. 梁志健.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9]为分裂的灵魂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析托尼·莫里森小说中的黑人宗教思想[J]. 洪增流,姚学丽. 国外文学. 2008(01)
[10]莫里森研究在美国[J]. 范良芹.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02)
本文编号:3280291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Toni Morrison and Her works
1.2 The Story of Paradise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Criticism on Morrison’s Works in the West
2.2 Criticism on Morrison’s Works in China
2.3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of Paradise
Chapter Three Non-chronological Narrative time: Fragmentation and Wholeness
3.1 Time Order: Interaction between Past and Present
3.2 Time Duration: Significance of the Important Events of History
3.3 Time Frequency: Wholeness of History
Chapter Four Multiple Narratives: Integrity of the History
4.1 Narratives of Men in Ruby: the Patriarchal Narrative of History
4.2 Narrative of Women: A Counter Narrative
4.3 Narrative of Richard Misner: Critical Narrative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Acknowledgements
References
Appendix:Publications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巧言示意 意在言外——论《天堂》的叙事策略和潜藏文本[J]. 史敏.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03)
[2]《柏油孩子》的生态女权主义批评解读[J]. 张长辉.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0(02)
[3]从魔幻现实主义角度解读《所罗门之歌》的主题[J]. 贺真.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1)
[4]“天堂”与“十字架”——试析托妮·莫瑞森《天堂》中的圣经情结[J]. 岳芮. 宜宾学院学报. 2009(11)
[5]阿里阿德涅之线——浅析《天堂》中的复调式叙事[J]. 崔婷.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6)
[6]托妮·莫里森小说对黑人精神生态困境出路的理性探讨[J]. 李美芹.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7]浅析托妮·莫里森《天堂》中的姐妹情谊[J]. 肖扬,付小兰.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8]莫里森《天堂》中的“替罪羊”形象[J]. 梁志健.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9]为分裂的灵魂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析托尼·莫里森小说中的黑人宗教思想[J]. 洪增流,姚学丽. 国外文学. 2008(01)
[10]莫里森研究在美国[J]. 范良芹.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02)
本文编号:32802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280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