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含作者”:中国的研究及对西方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7-28 14:35
作为叙事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布思1961年提出的"隐含作者"在中国叙事研究界得到广泛关注,成为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有的中国学者对这一概念的认识超越了西方学者,通过在国际一流期刊发声,帮助纠正西方学者的错误理解,在西方学界产生了积极影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布思为何会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提出"隐含作者",认清其深层逻辑。然后考察:一、"隐含作者"在中国受到的批评,以此来看中西作者观各自的长处、局限性和互补性;二、"隐含作者"在中国得到的肯定、阐发和运用,以此来看这一概念的现实意义;三、介绍中国学者的研究对西方学界的反向影响,并探讨如何增强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文章来源】:国外文学. 201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隐含作者”诞生的语境和其深层逻辑
二、“隐含作者”在中国受到的批评和中西作者观的互补性
三、“隐含作者”在中国得到的肯定、阐发和运用
四、中国学者的研究对西方学界的影响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于“隐含作者”的反思与重释[J]. 马明奎. 文学评论. 2011(05)
[2]隐含作者研究五十年:概念的接受、争论与衍生[J]. 尚必武. 学术论坛. 2011(02)
[3]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对“隐含作者”的质疑[J]. 李为民.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1(01)
[4]何为“隐含作者”?[J]. 申丹.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5]论韦恩·布斯“隐含作者”概念的无效性[J]. 刘亚律. 江西社会科学. 2008(02)
[6]论小说阅读中“隐含作者”的建构[J]. 佘向军.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3)
[7]小说修辞学框架中的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J]. 曹禧修. 当代文坛. 2003(05)
[8]究竟是否需要“隐含作者”?——叙事学界的分歧与网上的对话[J]. 申丹. 国外文学. 2000(03)
[9]论小说作者与隐含作者[J]. 李建军.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0(03)
[10]试论“隐含作者”及其艺术生成[J]. 刘月新. 江海学刊. 1995(04)
本文编号:3308094
【文章来源】:国外文学. 201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隐含作者”诞生的语境和其深层逻辑
二、“隐含作者”在中国受到的批评和中西作者观的互补性
三、“隐含作者”在中国得到的肯定、阐发和运用
四、中国学者的研究对西方学界的影响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于“隐含作者”的反思与重释[J]. 马明奎. 文学评论. 2011(05)
[2]隐含作者研究五十年:概念的接受、争论与衍生[J]. 尚必武. 学术论坛. 2011(02)
[3]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对“隐含作者”的质疑[J]. 李为民.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1(01)
[4]何为“隐含作者”?[J]. 申丹.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5]论韦恩·布斯“隐含作者”概念的无效性[J]. 刘亚律. 江西社会科学. 2008(02)
[6]论小说阅读中“隐含作者”的建构[J]. 佘向军.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3)
[7]小说修辞学框架中的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J]. 曹禧修. 当代文坛. 2003(05)
[8]究竟是否需要“隐含作者”?——叙事学界的分歧与网上的对话[J]. 申丹. 国外文学. 2000(03)
[9]论小说作者与隐含作者[J]. 李建军.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0(03)
[10]试论“隐含作者”及其艺术生成[J]. 刘月新. 江海学刊. 1995(04)
本文编号:33080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308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