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占有:《占有》女性群像的女性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21-11-16 20:29
自1990年《占有:一段罗曼史》(Possession:A Romance)出版以来,拜厄特(1936-)及其作品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青睐。当前《占有》的研究热点与成果主要集中在叙事学和女性主义等方面,但尚未有研究对其中女性形象进行总体性梳理。本文以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为框架,通过文本细读对《占有》中的女性群像进行分析,从而一窥拜厄特的女性主义观。本论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从生存环境的角度分析文本中被禁锢的女性形象:拜厄特在其笔下的封闭世界中尝试保全女性的生命与灵魂,使戴着镣铐的女性重获尊严。第二章研究模糊的女性形象:拜厄特通过其笔下无声无形女性人物的艺术创作,勾勒女性模糊身影后鲜活的精神状态。第三章分析妖魔化的女性形象:拜厄特通过对妖女形象的刻画,表明传统男性话语下的妖女特质正是女性所特有的闪光点。拜厄特通过对女性形象三个层面的描述,揭示了在三种不同时空中女性所处的生存状态,并指出:男性对女性的占有只是外在的、有限的,所谓的“完全占有”实际上只是虚幻的男权话语。在作者笔下,女性永远不可能完全被占有,她们的精神状态仍然是鲜活的。拜厄特以笔下一系列女性形象挑战男性话语霸权,展示了女性从精神及...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中文摘要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Dancing in Fetters:the Confined Females
1.1 The Confined World in Myth
1.2 The Enclosure in Reality
1.2.1 LaMotte:A Hermit in the Victorian Age
1.2.2 Maud:Modern Scholar Rapunzel
1.3 Freedom in Chains
Chapter Two Vividness in Blurs:the Blur Females
2.1 Voices of the Voiceless
2.1.1 Mutes Being Watched
2.1.2 Speakers without Verbal Power
2.2 Faces of the Faceless
2.3 Power beneath Blurs
Chapter Three Beauty in Delilah:the Demonized Females
3.1 Melusina:Demi-Snake
3.2 Demagogic Witches
3.3 Beauty in Enchantress
Conclusion
Notes
Bibliography
Appendix Ⅰ--Works by A. S. Byatt
Appendix Ⅱ-- Related Studies on A. S. Byat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拜厄特小说中临界状态的女性身体[J]. 徐蕾.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9(11)
[2]《占有》中新旧历史主义的对话[J]. 段国重.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04)
[3]过去与现在的时空交错——论拜厄特小说《占有》中的循环时间[J]. 曲丽洁,赵秀福.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4]女性生存状况的历史性反思——拜厄特小说《玫瑰色茶杯》的女性主义解读[J]. 李争,高兴.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5]拜厄特小说《占有》中的幽闭意象解析[J]. 孟育凤.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6]《占有》之象征意象的文化解读[J]. 刘爱琴,张琳. 泰山学院学报. 2007(02)
[7]羊皮纸效应:A.S.拜厄特《水晶棺》中童话改写的痕迹[J]. 梁晓冬.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6(03)
硕士论文
[1]《占有》中A.S.拜厄特的历史意识和女性主义意识分析[D]. 邱水红.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99517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中文摘要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Dancing in Fetters:the Confined Females
1.1 The Confined World in Myth
1.2 The Enclosure in Reality
1.2.1 LaMotte:A Hermit in the Victorian Age
1.2.2 Maud:Modern Scholar Rapunzel
1.3 Freedom in Chains
Chapter Two Vividness in Blurs:the Blur Females
2.1 Voices of the Voiceless
2.1.1 Mutes Being Watched
2.1.2 Speakers without Verbal Power
2.2 Faces of the Faceless
2.3 Power beneath Blurs
Chapter Three Beauty in Delilah:the Demonized Females
3.1 Melusina:Demi-Snake
3.2 Demagogic Witches
3.3 Beauty in Enchantress
Conclusion
Notes
Bibliography
Appendix Ⅰ--Works by A. S. Byatt
Appendix Ⅱ-- Related Studies on A. S. Byat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拜厄特小说中临界状态的女性身体[J]. 徐蕾.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9(11)
[2]《占有》中新旧历史主义的对话[J]. 段国重.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04)
[3]过去与现在的时空交错——论拜厄特小说《占有》中的循环时间[J]. 曲丽洁,赵秀福.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4]女性生存状况的历史性反思——拜厄特小说《玫瑰色茶杯》的女性主义解读[J]. 李争,高兴.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5]拜厄特小说《占有》中的幽闭意象解析[J]. 孟育凤.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6]《占有》之象征意象的文化解读[J]. 刘爱琴,张琳. 泰山学院学报. 2007(02)
[7]羊皮纸效应:A.S.拜厄特《水晶棺》中童话改写的痕迹[J]. 梁晓冬.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6(03)
硕士论文
[1]《占有》中A.S.拜厄特的历史意识和女性主义意识分析[D]. 邱水红.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995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499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