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斯普京笔下的女性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08 22:22
俄罗斯文学素有描写、颂扬女性的传统,优秀的文学大师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光辉的女性形象,构成了俄罗斯文学中的女性画廊。拉斯普京继承了这一传统,她笔下的女性形象除了具有善良、真诚、勇敢、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等俄罗斯文学中传统女性所具有的优秀品质,也富于鲜明的个性特征,从而丰富了俄罗斯文学的女性画廊。随着时代的变迁,拉斯普京不同创作时期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在身份、宗教观、自我意识方面都不尽相同,不但反映了作家的女性观和道德理想,而且具有永恒的精神和艺术价值。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Резюме
绪论
第一章 俄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第一节 俄国文化中的女性崇拜因素
第二节 俄国经典文学对女性形象的诠释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拉斯普京笔下女性形象的特征
第一节 拉斯普京各时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一、身份的差异
二、宗教观的变化
三、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
第二节 拉斯普京笔下女性形象的普遍性特征
一、家庭的支柱,家园的守护者
二、浓郁的乡土气息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拉斯普京笔下女性形象的永恒价值
第一节 女性形象在拉斯普京创作中的意义
第二节 拉斯普京的女性形象在俄罗斯文学中的意义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故土”“良心”与现代性——拉斯普京传统道德题材小说探微[J]. 韩捷进.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2]拉斯普京“寻根小说”的文化取向及价值迷失[J]. 张建华. 俄罗斯文艺. 2008(04)
[3]塔马拉·伊万诺夫娜的“双性气质”——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J]. 杨爱华. 俄罗斯文艺. 2008(04)
[4]俄罗斯文学界对后苏联文学中女性形象的研究[J]. 谢春艳. 外国文学. 2008(06)
[5]拉斯普京创作中的“东正教救世”意识[J]. 王烨姝,许适琳.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6]忧愤中的呐喊——论拉斯普京的中篇小说《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J]. 侯玮红. 国外文学. 2007(04)
[7]我的书源自何处,奔向何方[J]. 瓦·拉斯普京,汪隽,王文毓. 俄罗斯文艺. 2007(01)
[8]男女主人公悲剧中所包含的伦理道德和哲理意义——《活着,并且要记住》作品分析[J]. 刘艳.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02)
[9]苦心孤诣的寻根情结——拉斯普京老年妇女形象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J]. 孙玉华.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01)
[10]我与拉斯普京[J]. 任光宣. 俄罗斯文艺. 2006(03)
硕士论文
[1]拉斯普京六、七十年代与九十年代作品对比研究[D]. 刘孝玲.山东师范大学 2009
[2]拉斯普京作品中的老人情结[D]. 许适琳.吉林大学 2008
[3]20世纪90年代拉斯普京的创作主题研究[D]. 邹晓彤.首都师范大学 2007
[4]在记忆与幻象中寻求存在—拉斯普京作品研究[D]. 杨世海.四川大学 2006
[5]拉斯普京小说《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人物背景分析[D]. 白丽君.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29353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Резюме
绪论
第一章 俄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第一节 俄国文化中的女性崇拜因素
第二节 俄国经典文学对女性形象的诠释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拉斯普京笔下女性形象的特征
第一节 拉斯普京各时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一、身份的差异
二、宗教观的变化
三、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
第二节 拉斯普京笔下女性形象的普遍性特征
一、家庭的支柱,家园的守护者
二、浓郁的乡土气息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拉斯普京笔下女性形象的永恒价值
第一节 女性形象在拉斯普京创作中的意义
第二节 拉斯普京的女性形象在俄罗斯文学中的意义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故土”“良心”与现代性——拉斯普京传统道德题材小说探微[J]. 韩捷进.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2]拉斯普京“寻根小说”的文化取向及价值迷失[J]. 张建华. 俄罗斯文艺. 2008(04)
[3]塔马拉·伊万诺夫娜的“双性气质”——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J]. 杨爱华. 俄罗斯文艺. 2008(04)
[4]俄罗斯文学界对后苏联文学中女性形象的研究[J]. 谢春艳. 外国文学. 2008(06)
[5]拉斯普京创作中的“东正教救世”意识[J]. 王烨姝,许适琳.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6]忧愤中的呐喊——论拉斯普京的中篇小说《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J]. 侯玮红. 国外文学. 2007(04)
[7]我的书源自何处,奔向何方[J]. 瓦·拉斯普京,汪隽,王文毓. 俄罗斯文艺. 2007(01)
[8]男女主人公悲剧中所包含的伦理道德和哲理意义——《活着,并且要记住》作品分析[J]. 刘艳.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02)
[9]苦心孤诣的寻根情结——拉斯普京老年妇女形象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J]. 孙玉华.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01)
[10]我与拉斯普京[J]. 任光宣. 俄罗斯文艺. 2006(03)
硕士论文
[1]拉斯普京六、七十年代与九十年代作品对比研究[D]. 刘孝玲.山东师范大学 2009
[2]拉斯普京作品中的老人情结[D]. 许适琳.吉林大学 2008
[3]20世纪90年代拉斯普京的创作主题研究[D]. 邹晓彤.首都师范大学 2007
[4]在记忆与幻象中寻求存在—拉斯普京作品研究[D]. 杨世海.四川大学 2006
[5]拉斯普京小说《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人物背景分析[D]. 白丽君.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293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529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