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苇岸生态散文与梭罗自然写作:影响与契合

发布时间:2022-01-02 19:10
  梭罗的自然写作为中国生态散文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苇岸是深受梭罗影响的当代作家的一个典型。苇岸主要通过阅读译本、原作及相关评论接触到梭罗的自然写作,梭罗对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创作类型、创作方式、创作主题和文体风格四个方面。苇岸之所以受到梭罗的吸引,主要在于两者心灵的契合和趣味相投使然。与梭罗的生态思想更多关注感性层面相比,苇岸作品的生态意识更为鲜明自觉。跳出当时大多数生态文学停留在生态被破坏的揭露之局限,苇岸给中国当代散文注入了新颖的元素,使其摆脱了散文借景抒情言志的传统模式。 

【文章来源】: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译本·原作·评论:苇岸接受梭罗影响的媒介
二、从创作到生活:苇岸接受梭罗影响的表现
    1. 创作类型和创作方式:
    2. 创作主题:
    3. 文体风格:
三、心灵契合·转益多师:苇岸接受梭罗影响的原因
四、余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影响是两个精神神秘的接触——影响研究的复归与转向[J]. 刘小晨,刘介民.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5(06)
[2]当代生态散文的兴起——兼论《瓦尔登湖》及其外来文学影响[J]. 赵树勤,龙其林.  文学评论. 2010(05)
[3]从展示危机到参与重建——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发展简论[J]. 吴景明,刘中树.  学术界. 2009(06)
[4]散文的常态与变数[J]. 王兆胜.  文艺争鸣. 2009(06)
[5]土地道德的辛勤耕耘者——苇岸散文及思想研究[J]. 史元明.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6]重读梭罗:公民为何不服从?[J]. 朱小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06)
[7]梭罗的自然思想及其生态伦理意蕴[J]. 苏贤贵.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2)
[8]最后一棵会思想的芦苇——追忆苇岸先生[J]. 袁毅.  书屋. 2001(10)
[9]在大地上我们只过一生——《上帝之子》编后[J]. 袁毅.  书屋. 2001(Z1)
[10]哀歌[J]. 王家新.  青年文学. 2000(01)



本文编号:35647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5647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d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