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川端康成作品中的生命美学及文化底蕴 ——以《伊豆的舞女》和《雪国》为重点

发布时间:2022-01-15 17:40
  川端康成是日本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日本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他在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物哀”的美学特征发展到一个新的境界,形成了与自己的人生相契合的生命美学内涵。本文我以《伊豆的舞女》与《雪国》为重点,结合对日本的文化底蕴的追思,来分析川端康成独特的生命美学内涵。第一章《伊豆的舞女》、《雪国》的创造过程与语境。本章主要介绍了川端的个人成长经历。从他个人成长的郁结,以及所受的时代环境的影响中,分析它进行文学创作的心路历程。第二章川端康成作品中的生命美。分别从性灵美、悲剧美、女性美、自然美的角度来阐述川端康成作品中生命内涵。少女纯真与洁净使她们真诚的对待感情,认真对待生活,奉献着她们那“无偿的爱”展现着“光洁”的性灵美。她们美丽的容貌,动人的风情更加速了走向幻灭与死亡的悲剧。两种女性即纯洁的处女与圣洁的母亲的文学选择,表现了川端康成对处女的追求与母性的渴望,女性美融入了川端的生命体验之中。崇尚自然的川端康成,多以游记的形式完成小说,景物描写与人的生活相暗合,既是川端的文学创作,也是川端的个人体验。第三章生命美的追思中的文化底蕴。川端康成自小接触佛法,并使之与日本神道教...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伊豆的舞女》、《雪国》的创造过程与语境
    1.1 个人成长的郁结
    1.2 时代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 川端作品中的生命美
    2.1 性灵美:纯真与洁净
    2.2 悲剧美:幻灭与死亡
    2.3 女性美:处女与母性
    2.4 自然美:景物与人生
第三章 生命美的追思中的文化底蕴
    3.1 佛教与神道教文化的结合
    3.2 禅意识下"艺道"的艺术展现
    3.3 传统"物哀美"的继承与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方之美的殉道者——由《雪国》论川端康成的“无用”哲学[J]. 李伟萍.  理论月刊. 2006(02)
[2]美是生命之花——川端康成论[J]. 李德纯.  外国文学评论. 2005(04)
[3]川端康成论继承民族文学传统与吸收外来文学营养的关系[J]. 何乃英.  外国文学研究. 2004(03)
[4]川端康成的审美意识在《雪国》中的体现[J]. 袁静文.  外语研究. 2004(02)
[5]美而悲:川端康成小说的艺术风格[J]. 何乃英.  国外文学. 2003(04)
[6]再谈《伊豆舞女》的主题及其他[J]. 孟庆枢.  日本学论坛. 2001(02)
[7]川端康成创作“情感”析微——由《雪国》谈起[J]. 李强.  日本研究. 2001(01)
[8]感伤美与曲折美的统一─—川端康成《母亲的初恋》的结构艺术[J]. 罗雪松.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S1)
[9]《雪国》与川端康成的"回归传统"情结——兼谈传统与现代的价值取向[J]. 李强.  国外文学. 1999(04)
[10]川端康成研究在中国[J]. 孟庆枢.  外国文学研究. 1999(04)

博士论文
[1]川端康成与日本传统美[D]. 李伟萍.山东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川端康成小说美学研究[D]. 刘龙.山东师范大学 2008
[2]川端康成与海明威作品死亡意识之比较[D]. 杨丽.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910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5910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e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