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战后冲绳混杂文化的文学表征

发布时间:2022-01-26 12:23
  战后冲绳文化的混杂性并非是在本土文化之上对美日文化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多重文化的矛盾冲突中走向文化重组,进而形成一种混杂的新型文化。而在这一过程中,冲绳民族在历史舞台上也经历了从"迷茫"到"发声"再到"觉醒"的成长蜕变。战后冲绳文化的混杂性于文学书写中再现的不仅是冲绳民族的成长与蜕变,也是冲绳作家在历史流变中对自我身份及民族身份的认同。 

【文章来源】: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4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战后的冲绳文化与冲绳文学
二、种族层面:混血形象与身份迷失
三、思想层面:基地文化与夹缝发声
四、宗教层面:幽他文化与灵魂觉醒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复归”后冲绳文学的“岛屿”主题与文化认同——以崎山多美《水上往还》为中心[J]. 丁跃斌.  文艺争鸣. 2017(12)
[2]日本现代文学中的“战争伤痕”研究——以山崎丰子的社会小说为例[J]. 鲍同.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5(03)
[3]冲绳的异化创伤与文学书写——解读又吉荣喜《猪的报应》[J]. 丁跃斌,宿久高.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4]后殖民批评“三剑客”的理论内涵及在文本解读中的运用——以《印度之行》为例[J]. 于丹.  东岳论丛. 2013(02)
[5]莫里森早期小说中的身体政治意识与黑人女性主体建构[J]. 应伟伟.  当代外国文学. 2009(02)
[6]鸡尾酒会[J]. 大城立裕,王建民.  外国文艺. 2004 (01)



本文编号:3610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610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3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