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斩首之邀》:真伪狂欢之辩

发布时间:2024-04-01 20:40
  《斩首之邀》是纳博科夫本人"评价最高的作品"。小说展现了虚妄的、无人性的"透明人"群体之伪狂欢表象与真实的、有人性的"不透明人"辛辛纳特斯之真狂欢意识的对峙,进而拓展为荒诞、污浊、残忍、庸俗的此岸世界与合理、清澈、温柔、纯净的彼岸世界的对立,并随着主人公死刑的执行,生与死、灵与肉、恐惧与欢乐、此世与彼岸之间的界限消弭,被禁锢的狂欢精神去伪存真,挣脱牢笼,回归彼岸。纳博科夫借由对人物与世界真伪狂欢性的表现,着力于对人类普遍情感的宣泄和生存状态的拷问,彰显出一种富有生命张力的狂欢化创作思维和尊重个性、差异性及多样性的人文情怀与世界感受。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从民间狂欢文化出发,深入发掘文学文本的精神价值,从文本内部进入文本外部更为广阔的文化和意识世界。这种从语言符号向文化符号延伸的敞开式思维方式,打破了对艺术文本的机械性、封闭性认识,有助于拓展《斩首之邀》和其他经典文学作品的无限可阐释空间。

【文章页数】:8 页


本文编号:39452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9452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2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