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主义视角下的韩国女性形象建构
本文关键词:东方主义视角下的韩国女性形象建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东方主义视角下美国朝鲜战争小说中的韩国女性形象,是美国作者们依据自身经历和东方知识,通过"西优东劣"的权力话语言说来书写韩国女性,并以"真理"形式,塑造出看似个别其实包含着一种具有普遍偏见性的女性形象。与此同时,他们把这些形象作为媒介或隐喻,传递西方男性的权力话语,寄寓着西方男性与韩国女性是主人与仆人、权力与身体、我们与他们、文明与威胁的二元对立等级关系。
【作者单位】: 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朝鲜战争小说 西优东劣 韩国女性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在美国朝鲜战争小说的许多作品中,韩国女性形象多以妓女、吧女和被美军蹂躏糟蹋的女性形象出现。事实上,这些韩国女性形象在小说中只被赋予了战争状态下的韩国女性表象,其背后蕴含着强烈的东方主义意识。这些美国作者在东方主义意识支配下,以“西优东劣”的有色眼镜,观看、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朴玉明;金丽花;;《瞧瞧谁是英雄》中妖魔化的“异国形象”[J];东疆学刊;2010年01期
2 褚蓓娟;;权力话语的建构:论《第22条军规》中的性别隐喻[J];外国文学;2006年02期
3 朴玉明;;切姆·波托克的《我是泥土》中的韩国难民形象[J];外国文学;2011年03期
4 赵一凡;萨义德与美国文化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晶;“异史氏”的“心灵史”——论《聊斋志异》中的压抑与幻想[J];蒲松龄研究;2004年01期
2 汪明香;从“文化帝国主义”到“跨文化传播”[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3 孙妮;评《三位女性的文本与帝国主义的批判》译本——兼论西方文论的翻译标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韩亚文;跨文化交际中的误征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徐在中;;从《鲁宾逊漂流记》看西方殖民过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罗少清;;吉卜林的殖民主义情结——解读《基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7 席利芳;;沉默的围墙——从《肖申克的救赎》看权力的力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8 杜兴梅;;殖民地女性找寻自我的悲歌——《藻海无边》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9 吴伟;李冬梅;;浅谈《非洲的笑声》的文体实验与叙述创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10 刘晓晗;;福尔摩斯眼中的殖民伦敦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2 鲁明军;;谁之批判?何种现代性?——当代艺术批评的价值重思与实践检省(1990-)[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3 葛士恒;;后殖民语境下的文化资本争夺战——对“中国符号”热的再探讨[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4 马丹丹;;流亡者的“想象共同体”——改革开放30年流亡电影的中产阶层意识[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5 彭国栋;;《洛丽塔》的后现代道德反讽[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今;;晚清语境中的鲁滨孙汉译——《大陆报》本《鲁滨孙飘流记》的革命化改写[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7 杨岚;;普世价值观建构与多元文化的相互制衡[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施拟阳;李明明;;跨文化语境下中美影视传播中双向交流的冲突与融合[A];首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0年
9 沈冬欢;;《黑暗的心》中约瑟夫·康拉德的矛盾情结[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洪晓纯;;双重解放话语的建构——试析穆萨·杜比的《后殖民女性主义<圣经>诠释》[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五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苗永敏;拒绝妥协[D];苏州大学;2010年
4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6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8 王志彬;当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继文;文化软实力的历史观阐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春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义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政吉;东方主义在《女勇士》中的解构:性别、种族和文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王君;论詹姆逊的全球化文化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4 金玲;《大地》三部曲的跨文化解读[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任春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文化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江华;艰难的联结—E·M·福斯特小说潜含的现代性主题[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颜培;跨文化书写[D];江南大学;2010年
8 陈海红;论萨义德的文学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敏;怪异理论视角的文学批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杨;《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帝国话语[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朴玉明,李公昭;歌颂·质疑·批判——美国朝鲜战争小说主题的三部曲式[J];外国文学;2005年06期
2 赵一凡;萨义德与美国文化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政保;中国当代战争小说的解释与判断[J];小说评论;1990年01期
2 陈春生;论延安战争小说与苏联战争小说的内在联系[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张鹰;历史的选择与选择的历史——中国当代战争小说五十年之反思[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陈颖;中国战争小说创作的世纪回眸[J];北方论丛;2002年02期
5 房福贤,朱敏;新时期国共战争小说简论[J];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李公昭,胡亚敏;两条战线的战争——美国战争小说中的真正敌人[J];外国文学;2003年02期
7 徐亚东;20世纪90年代战争小说的新探索——以南线战争和虚拟战争为例[J];理论与创作;2004年06期
8 陈思广;20世纪80-90年代战争小说人性探索历程透视[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陈思广;战争小说的冲突构成及处理方式——以当代战争小说表现战火中敌我双方的冲突为例[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陈颖;从中国战争小说看中华民族政治伦理观的演进(上)[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国荣;;如何写出文学之真?——从战争小说《碑》的写作谈起[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2)[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亚敏;美国的战争文化与战争小说[N];文艺报;2010年
2 陈思广;当代战争小说创作观念反思[N];文艺报;2004年
3 殷实;中国 今天有战争小说吗?[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陈思广;军人形象塑造的力点选择[N];文艺报;2010年
5 舒晋瑜;战争小说寻觅生长点[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徐鲁;未来星球的战争史诗[N];文学报;2012年
7 孟繁华;《云端》与历史边缘经验[N];文艺报;2007年
8 王杨;“历史·记忆·文学”学术研讨会召开[N];文艺报;2008年
9 向荣;战将之星闪耀在历史的天空[N];光明日报;2013年
10 孟繁华;2006年中篇小说:在“守成”中维护人类基本价值尺度[N];文艺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文广;中国现代战争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卢姗;文化视野下美国20世纪战争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金琳;苏联战争小说对中国“十七年”战争小说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张旭华;论中国当代战争小说爱情描写的嬗变[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洪何苗;论十七年长篇战争小说中的“诗”与“歌”[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苏丽静;中苏反法西斯战争小说比较[D];郑州大学;2006年
5 陈婉;新时期中国当代战争小说国军形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天竺;历史与人[D];兰州大学;2006年
7 彭鹏;从文化研究的视角阐释美国战争小说中军队内部的冲突[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张千会;女性主义视角下战争小说中的女性形象[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9 许真;后革命语境下的革命战争叙事[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茜;九十年代以来战争小说中的“国军”形象透视[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东方主义视角下的韩国女性形象建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83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98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