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秀故我在:从经典走向现代的莎士比亚爱情喜剧——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第十二夜》
本文关键词:我秀故我在:从经典走向现代的莎士比亚爱情喜剧——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第十二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话剧《第十二夜》在中国舞台上可称为一部理解莎氏喜剧精神的榜样。该剧利用现代舞台表现手段,大胆采用戏仿与拼贴的艺术表现手法,合理融入当下社会、世俗生活,在轻松、幽默、调侃、戏谑的喜剧氛围中,再现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精神,并提供给当下的我们在面对经典的过程中,如何演绎、对待、阐释经典的一次成功实践。表明中国在改编莎士比亚戏剧中已经完全成熟,能够借助于《第十二夜》的经典性,创造(秀)出了一部具有鲜明中国风格,得到青年观众普遍认同的莎士比亚戏剧。
【作者单位】: 四川外国语大学莎士比亚研究所;
【关键词】: 莎士比亚 《第十二夜》 拼贴 戏仿 互文性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莎士比亚在中国语境中的接受与流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12XWW482)
【分类号】:I561.073;J824
【正文快照】: 1.引言当代如何演绎莎士比亚戏剧,如何在文本改编和舞台演出上呈现莎士比亚的喜剧精神?如何在20世纪80年代,获得对外国戏剧,特别是莎剧解禁的惊喜之后,在改编上有所突破、创新?通过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精神,如何使今天的观众获得心灵的震颤和会心一笑?即在话语语言之外,利用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伟民;;戏与非戏之间:莎士比亚的《麦克白》与川剧《马克白夫人》[J];四川戏剧;2013年02期
2 秦海鹰;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与流变[J];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03期
3 王晓华;对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重新评价[J];戏剧艺术;1996年04期
4 孙红侠;;齐如山《戏中之建筑物》整理与研究[J];戏曲艺术;2012年01期
5 冯大庆;丢呀丢呀丢手绢──看游戏的《第十二夜》[J];中国戏剧;2000年03期
6 刘厚生;同莎士比亚开了一次亲善的“玩笑”──看锦上添花的新《第十二夜》演出[J];中国戏剧;1994年05期
7 何炳珠,刘立滨;寻找体现莎翁剧作的最佳形式[J];戏剧艺术;1995年01期
8 罗义蕴;假如音乐是爱情的食粮──评莎士比亚的喜剧《第十二夜》(又名《各遂所愿》)及其歌[J];戏剧;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建章;论《聊斋志异》“弄假成真”的艺术技巧[J];蒲松龄研究;2003年04期
2 邹宗良;;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聊斋志异·娇娜》篇创作心态探析[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3 王军明;;《凤阳士人》情爱模式的叙事伦理学诠释[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4 孙慧;;安贝托·艾柯的小说叙事策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5 周涛;论鲁迅小说中第一人称叙事的可靠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兰珊;;神话型理想面对现实的执着追问——试析《堂吉诃德》中镜子-本文的指示作用和主要本文的寓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7 李晶;;互文性理论对翻译教学的启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8 刘知国;;悲剧抑或自由——解读维多利亚价值观的颠覆者萨拉[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丁伯林;;反讽的经典文本:《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李文斌;;试论广告语言的互文性特点[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珍;;《远山淡影》中的不可靠叙述与读者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蒋红艳;徐晓杰;;修辞性叙事理论框架中交流模式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龙扬志;;一部诗剧与一个诗人的创作史[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梅红;;在互文性的指导下进行广告套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于海岩;;解析英汉翻译中源语、目的语的意义联想——从互文性角度看翻译的应对策略[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杜志卿;;托马斯·品钦小说《V.》的主题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孙素茶;;喜剧形式下的悲剧内涵——解读马克·吐温的《苦行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乔光辉;陈金鑫;;日本《忠臣水浒传》之与中国《水浒传》的互文性解读[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9 张礼牡;;试析《押沙龙,押沙龙!》的叙事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国平;;论现代城市社会小说的新闻性[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薛春霞;论菲利普·罗斯作品中美国化的犹太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张U
本文编号:4142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414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