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罗门之歌》的权力关系
本文关键词:《所罗门之歌》的权力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所罗门之歌》中的空间战争、规训话语、他者属性等权力具体表征揭示了意识形态无孔不入的社会现实:"林肯天堂"作为物质空间,成为权力之争的焦点,黑人杰克等人获取主体身份的潜在性,让当权者产生空间焦虑从而杀心顿起;麦肯的规训话语无法得到社会认同,于是他只能对家中女性和生态环境施以暴力,令文本呈现出生态女权主义的革命性;派拉特以他者性成为光彩形象,却又在权力结构中遭遇归顺和同化。小说秉承莫里森一以贯之的后现代风格,将权力机制中的身份主题演绎得入木三分。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外语学院;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所罗门之歌》 福柯 微观权力 后现代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城市化主题研究”(14BWW068)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托妮·莫里森作品的历史书写研究”(12YJA752013)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托妮·莫里森的历史编撰元小说研究”(11WWD015)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所罗门之歌》(Song of Solomon,1977年)是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的第三部作品,再现了美国黑人从废除奴隶制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近百年的真实生活。纵观《所罗门之歌》的已有研究成果,国外学者近年来关注其中的音乐疗伤、空间政治、圣经命名等主题。维斯维斯(Vi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任冰;;论《所罗门之歌》的后人道主义思想[J];当代外国文学;2012年04期
2 孙红洪;;试论《所罗门之歌》的符号界与象征界[J];外语研究;2010年05期
3 史敏;;虚假的符号 迷失的价值——《所罗门之歌》的消费主义阐释[J];外语研究;2013年03期
4 邓蜀生;美国黑人的历史地位和现状[J];史学集刊;1990年04期
5 朱小琳;;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暴力世界[J];外国文学评论;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红军;沈玮玮;;中西视野下的荀子“礼法”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2 江泓;;电视新闻短评初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陈兆肆;;清代法律:实践超越表达——以衙役群体运作班房为视角[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4 朱霆;;福柯权力空间理论的建筑学解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刘红英;;混沌·觉醒·飞翔——分析《所罗门之歌》中女性对男性的推动力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6 解元勋;;福柯与苏打绿——关于权力、认同和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7 崔利芳;;从生态批评角度研究《所罗门之歌》男性角色的精神世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8 杨大亮;白玮玮;;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主题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9 邱亚芳;万涛;;托尼·莫里森作品的精神生态批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10 段军霞;;本体的异化与回归——深生态视阈下的《所罗门之歌》[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志运;钟佳桂;莫云生;;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知识权力中心研究[A];2007年全国第十一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龙永干;;蜕变的努力与“革命”的焦虑——鲁迅“左联”生存论[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建;;后现代消费社会身体的走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马锋;;超越民族志:在解释中探寻可能之规律——传播民族志方法新探[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5 胡丽英;;试谈托妮·莫里森小说的“父亲”缺失[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费小平;;“语际书写”/“跨语际实践”:不可忽略的文化翻译研究视角[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郭玉琼;;发现秧歌:狂欢与规训——论20世纪40年代延安新秧歌运动[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8 周琳轩;;从全景敞视主义角度解读《无名的裘德》中的两位女主角[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周璐;;《二手烟》中权力对身体的规训[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龙霞;;“惟一者”真正走出了“意识的内在性”吗?——兼论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阐释与虚无主义问题[A];“虚无主义、形而上学与资本的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3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吉林;权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评估合法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姜文秀;美国“囚犯战争”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8 吕红日;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杜芳芳;从行政控制到专业引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董吉贺;论“负面”教育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殷婷婷;黑白世界中的自我寻找——解读托尼·莫里森作品中的黑人身份认同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树苹;成长小说《所罗门之歌》的体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5 余胜;认罪从宽制度刍议[D];湘潭大学;2009年
6 王凤秋;在历史中重构女性的命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凤卓;王小波杂文话语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邵秀娟;符号塑造: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困难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丁栋;后殖民语境下的J.M.库切小说主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朱芮萱;盲从·反叛·回归[D];江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岳川;消费社会中的精神生态困境——博德里亚后现代消费社会理论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刘晓君;全球化过程中的消费主义评说[J];青年研究;1998年06期
3 杨金才;;托尼·莫里森在中国的批评与接受(英文)[J];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04期
4 张秀见;田猛;;重建个体文化身份的困惑[J];文艺争鸣;201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冬鹏;从姓名看《所罗门之歌》中的寻根过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李美芹;;非洲人的“天人合一”观在《所罗门之歌》中的体现[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3 黄少红;;“一叶知秋”——《所罗门之歌》的文化思考[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印蕾;;“心灵的飞翔”——《所罗门之歌》赏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5 张银霞;;《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成长和两性关系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6 曾庆元;;《所罗门之歌》中黑人文化发展方向的探讨[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年06期
7 刘玉娟;;从“迷失”到“回归”的隐喻——解读《所罗门之歌》所阐释的黑人自由解放之路[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年01期
8 李爱云;徐莉华;;互文性鉴照下的《根》与《所罗门之歌》[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11期
9 伍U
本文编号:4156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415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