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与想象”的家园:《桑青与桃红》和《茉莉》的第三空间
本文关键词:“真实与想象”的家园:《桑青与桃红》和《茉莉》的第三空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著名华裔作家聂华苓的《桑青与桃红》和印裔作家巴拉迪·穆克吉的《茉莉》中的女性离散叙述和寻找家园经历如此相似和凝重,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两部小说的寓意和离散女性的生存困境。两位边缘女性在流放旅途中不断变换自我,以适应周遭环境,并寻找她们的新家园。在"真实与想象"之间的第三空间为她们提供了第三种选择。第三空间是一个融合点,杂糅之地,是边缘群体在逃离旧的家园建立新关系的开放空间。小说中的离散女性在流放中的错位记忆,杂糅身份选择以及孕育新生命等行为,都是她们在第三空间重建自己家园的策略。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 《桑青与桃红》 《茉莉》 第三空间 家园 离散女性
【基金】: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身份流变与第三空间:巴拉迪·穆克吉小说《茉莉》的主题研究”(D14WX05)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在全球化社会,归属感和文化身份总是存在危机。由于社会历史原因,许多离散移民被迫离开家园,流放各地,承受着失去家园的痛苦。寄居在异国他乡,离散主体“共同感受到去疆域的强烈痛苦(a high coefficient of deterritorialization)”1。如果无法回到那个给予归属感的地方就意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童明;飞散[J];外国文学;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军;;流散族裔的抉择:迷失与抗争——流散批评视角下解读托尼·莫里森作品中的黑人族裔身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2 朴玉;;《冤家,一个爱情故事》:对大屠杀的深层思考[J];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04期
3 李晶;;从《喜福会》看美国华裔女性的飞散身份[J];电影文学;2011年08期
4 仲昭阳;;异质文化语境下的历史回望——论美华女作家聂华苓“回望文学”的中国历史书写[J];大众文艺;2011年04期
5 朱娟辉;;由小说观照20世纪美国犹太文学发展历程[J];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6 王北川;;略论夏加尔的飞散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年07期
7 张举燕;;全球化时代的流散写作及研究——兼论王宁教授的流散写作研究[J];当代作家评论;2015年02期
8 薛玉凤;;东方与西方之间——华裔美国文学中的香港形象解析[J];南都学坛;2008年05期
9 王淑华;;望断乡关知何处——论米兰·昆德拉作品中的回归主题[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白文硕;;飞散的复归——《证之于:爱》中卡齐克的词典人生[J];名作欣赏;2013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燕;;论美华文学多元混成的边际文化特性[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朵宸颉;阿拉伯诗坛新生代:追求自我实现的“边际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赵淳;话语实践与文化立场[D];四川大学;2006年
3 蔡圣勤;孤岛意识:帝国流散群知识分子的书写状况[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朴玉;于流散中书写身份认同[D];吉林大学;2008年
5 王勋鸿;君临之侧,,闺怨之外—五六十年代台湾女性文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倪立秋;新移民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梁桂莲;审美的诉求[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师彦灵;美国当代华裔女性文学创伤叙事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9 陈学芬;自我与他者:当代美华移民小说中的中美形象[D];河南大学;2013年
10 崔春;论北岛及《今天》的文学流变[D];山东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慧;白先勇离散文学创作中的身份认同问题[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芳;探索和归属:聂华苓价值观的转变[D];汕头大学;2011年
3 仲昭阳;流散语境中的母国记忆[D];江南大学;2011年
4 孙超;从《自由生活》探讨哈金的离散写作[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庶;全球化视域下的流散写作[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6 初阳;从散居文学理论看美国华裔文学中的文化观照[D];黑龙江大学;2008年
7 骆丽;张爱玲与聂华苓后期小说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童俊;微观触摸旅行中的后殖民批评:中国语境下后殖民批评五个关键词的译介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9 任迎新;异乡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志远;散居族裔对原居国外交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湛舸;;第三空间传奇:漫谈移民小说[J];小说界;2009年03期
2 张梅;;寻求第三空间——试论戏剧《金童》中的宗教观[J];考试周刊;2011年25期
3 梁福江;;龙骨·记忆·第三空间——《接骨师之女》的“边界写作”策略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0年02期
4 曲涛;单羽;;解读弗吉尼亚·伍尔夫作品中的“第三空间”叙事[J];英语研究;2014年01期
5 王冬伟;冯洪真;;《灶神之妻》中饮食文化建构的“第三空间”[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12期
6 孙冬苗;;“第三空间”的生存与痛苦——从后殖民的角度解读《爱的痛苦》中的华裔男性[J];中州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7 王光林;;从非家幻觉到第三空间:论马来西亚旅澳英语作家张思敏的小说创作[J];中外文化与文论;2008年02期
8 李文军;马笑岩;;英美文学课教学中的“第三空间”意识[J];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11期
9 邹虹;;在第三空间书写中国故事:《中国佬》解读[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10 周凌敏;冯娅;;创建“第三空间”——后殖民理论视野中对《跨越》的人物分析[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研;;黑人女性寻求第三空间:《他们眼望上苍》后殖民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昕;论《幽暗之地》中的殖民第三空间[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2 张双玉;《中性》中的混杂身份和第三空间[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3 常淑芳;巴拉蒂·穆克吉小说《詹思敏》中的“第三空间”与身份认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4 刘畅;《白齿》中的第三空间和流变身份[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5 韩文静;构建和谐的第三空间[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秦素华;第三空间中身份的寻求[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崔颖;从空间批评理论角度解析《跨界》主人公简四的文化身份认同[D];天津理工大学;2013年
8 曹芳;寻求第三空间:试论《女勇士》中汤婷婷的文化观[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静;挣脱创伤的枷锁[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10 苏亚娟;对杂糅文化身份的追寻[D];暨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真实与想象”的家园:《桑青与桃红》和《茉莉》的第三空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21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422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