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文化传播角度看汤亭亭的《女勇士》
本文关键词:从中国文化传播角度看汤亭亭的《女勇士》
更多相关文章: 《女勇士》 中国文化 东方主义 混杂理论 第三空间
【摘要】:汤亭亭离散作家的独特文化视角,决定了作品中的中国形象有其独特性。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研究《女勇士》,在东方主义、混杂理论与第三空间理论下,通过分析作品中"模拟"的、重构的、改编的中国形象,可以看到汤亭亭在解构东方主义话语、利用传统文化来创新文化意向和处理中国文化与"世界小说"的关系这三个方面所做的努力,为以文学为中介向欧美国家传播中国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作者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关键词】: 《女勇士》 中国文化 东方主义 混杂理论 第三空间
【基金】:2014年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4C119)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从1976年出版处女作《女勇士》开始,流散作家汤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开始在美国文坛崛起,她的作品入选美国的权威文学选集,获得了众多文学奖项,她也成为在美国大学被讲授最多的作家之一。[1]她的作品中呈现出大量的中国文化符号,塑造了很多新的中国形象,尤其是在作品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郑庆庆;站在边缘的女勇士——对汤亭亭《女勇士》的跨文化观读解[J];外国语言文学;2005年01期
2 陆薇;模拟、含混与杂糅——从《蝴蝶夫人》到《蝴蝶君》的后殖民解读[J];外国文学;2004年04期
3 白丽;;汤亭亭作品研究在中国[J];柳州师专学报;2010年03期
4 毛秋月;;“东方主义”话语的建构与解构——《女勇士》中的中国女性形象评析[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娜;;《最蓝的眼睛》与《女勇士》中母亲形象之对比[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2 张婧婷;;浅析《女勇士》异质文化中的身分属性的寻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3 张丽丹;;试析《女勇士》与《宠儿》中的魔幻现实主义特色[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4期
4 刘心莲;;论美国华裔女性写作中的声音政治[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孙贻红;;对美国少数族裔女作家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成分的解读[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6 高新艳;;析汤婷婷《女勇士》中的四位女勇士形象[J];长城;2011年02期
7 李琳;;美国华裔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剖析[J];长城;2011年08期
8 毛军社;寇静;;浅析《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J];长城;2012年02期
9 张岚;胡平正;;伽利玛:一个深受东方主义影响的西方男人——兼谈黄哲伦对东方主义的颠覆[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秦红丽;;从单一的坚守到双向的融合——试论《女勇士》中对身份认同的追寻[J];沧桑;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唐友东;;责任与愉悦——从《蝴蝶君》看东西方“性伦理”观差异[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辑)[C];2012年
2 孙海龙;;透过《江南style》的流行看中国的文化战略选择[A];韩国研究(第十二辑)[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美含;90年代后美国华裔女性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朱华;中国少数民族汉文创作与美国华裔英文创作比较研究(1978-2010)[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陈晓晖;当代美国华人文学中的“她”写作:对汤亭亭、谭恩美、严歌苓等华人女作家的多面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詹乔;论华裔美国英语叙事文本中的中国形象[D];暨南大学;2007年
5 蔡青;后殖民语境下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疾病书写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杜涛;“此”与“彼”:后殖民视阈下的流散美国华人文学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綦亮;弗·伍尔夫小说中的民族身份认同主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杨晓敏;现代蒙古族作家汉语写作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9 叶子;《纽约客》的“中国”[D];复旦大学;2012年
10 颜桂堤;“中国经验”视域中的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哲梅;后殖民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女勇士》[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平焰;美国华裔生存状态的多维度透视[D];湘潭大学;2010年
3 赵子明;文化身份寻求的困境[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文博;汤亭亭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邱婉宁;论《女勇士》中的中国民间习俗[D];吉林大学;2011年
6 肖广鹏;论汤亭亭小说中华裔美国人身份的叠合认同与建构策略[D];暨南大学;2011年
7 张晓萌;暴力游戏中的“类我”形象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孔静芳;表征与文化身份:黄哲伦剧本《新移民》、《蝴蝶君》和《黄面孔》的符号学解读[D];兰州大学;2011年
9 李莉;《女勇士》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10 王习;从毛虫到蝴蝶[D];复旦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林瑛敏,董文胜;评介三位美籍华裔女作家[J];当代外国文学;1995年02期
2 赵文书;华美文学与女性主义东方主义[J];当代外国文学;2003年03期
3 邹惠玲;黄大卫——美国戏剧领域中的华裔文化代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罗杰·波特,史安斌;康婷婷的《女战士》:自传体文学与文化多元论[J];国外文学;1993年03期
5 吴冰;哎─—咿!听听我们的声音!──美国亚裔文学初探[J];国外文学;1995年02期
6 陈旋波;从林语堂到汤婷婷:中心与边缘的文化叙事[J];外国文学评论;199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秀娟;;《女勇士》的体裁分析[J];世界文学评论;2006年02期
2 叶向东;;“女勇士”的成长——读汤婷婷《女勇士》[J];文艺争鸣;2010年23期
3 赵文琼;;《女勇士》的叙事模式和女性视角[J];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01期
4 李书影;;伦理身份逾越后的悲剧与赞歌——评《女勇士》中的无名女子形象[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陈浩婷;李卡娜;张凤明;;不一样的性格,不一样的人生——对《女勇士》三位女性的人物性格新解读[J];青年文学家;2014年03期
6 何云燕;;新社村与华人街——论《女勇士》的文本空间建构[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7 范莹芳;;《女勇士》与《蝴蝶君》中主要女性形象的比较分析[J];作家;2008年24期
8 石磊;王建光;;试论《女勇士》中东西方文化的交错[J];作家;2009年12期
9 李侠;;浅析后现代视角下的《女勇士》[J];作家;2011年06期
10 朱士春;刘爱真;;论《女勇士》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J];作家;2011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汤婷婷;;从《女勇士》到《和平老兵》(英文)[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2 郭主美;;《女勇士》:从解构到重构身份属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梁文霞;;《女勇士》:从文化冲突到文化融合——由“白虎山”中窥见一斑[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尚云英;;华裔美国女性身份的重构策略——论《女勇士》的中国文化改写[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5 陈天然;;中国饮食文化的他者形象——评《华女阿五》和《女勇士》(英文)[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女勇士》:探寻与重建华裔女性传统[N];中华读书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婷;打破沉默:《女勇士》的对话理论解读[D];山东大学;2007年
2 华满元;《女勇士》中译本回译问题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于洁玉;神话原型视域下的《女勇士》[D];鲁东大学;2008年
4 杨哲梅;后殖民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女勇士》[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邺;论《女勇士》的对话性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6 邱婉宁;论《女勇士》中的中国民间习俗[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莉;《女勇士》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8 但鸽;《女勇士》中“鬼怪”之解读[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9 付天元;马克辛·洪·金斯敦《女勇士》的评价理论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孙岭;原型批评视角下的《女勇士》[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645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564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