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救赎——创伤理论视角下《恶棍来访》中的萨莎研究
本文关键词:爱的救赎——创伤理论视角下《恶棍来访》中的萨莎研究
【摘要】:本文将创伤理论运用到了小说《恶棍来访》人物的研究中。描述了萨莎的创伤症状,分析了原因,进而探讨了创伤复原的途径,从而对小说《恶棍来访》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萨莎创伤复原结果表明,在自爱以及他爱的强烈呼唤下,创伤者可以获得爱的救赎,重塑自我,为当代众多面临困境的创伤患者走出困境,重建自我提供了一点启示。
【作者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
【关键词】: 《恶棍来访》 创伤理论 萨莎 救赎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一、引言2011年4月,詹妮弗·伊根(Jennifer Egan)凭借小说《恶棍来访》(A V isit from the G oon Sq uad)荣获了2011年普利策小说奖。普利策奖给予詹妮弗·伊根这样的评价:“对数字时代下成长和衰老的一次创新性探索,对飞速发生的文化变迁有着炽热的好奇心。”媦此后,该小说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薛玉凤;;偷窃癖患者的创伤与自我——以《恶棍来访》中的萨莎为例[J];外国文学;2012年01期
2 赵冬梅;;弗洛伊德和荣格对心理创伤的理解[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向辉;;创伤理论视角下《手》的解析[J];长城;2012年04期
2 刘红;;叙事治疗在EMDR创伤治疗中的应用探索[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邵凌;;库切与创伤书写[J];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01期
4 吴定敏;;《红字》与《呼啸山庄》中的复仇对比解析——基于精神分析理论的创伤视角[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年06期
5 张金伟;;创伤理论视角下希斯克里夫的爱情解析[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年06期
6 郭建飞;徐建纲;;《人口贩卖》中“熵”的受害者[J];电影文学;2013年07期
7 邹涛;赵娟;;伊萨克·迪内森作品中的创伤体验与叙事治疗[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02期
8 常洁琼;;现代人的精神困境与自我救赎[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20期
9 雷月珠;;解读《恶棍来访》中的焦虑情绪[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11期
10 俞溪;;成长视角下探究《紫色》中女性的悲剧与觉醒[J];长城;201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燕;创伤·生存·救赎[D];苏州大学;2012年
2 高丽霞;于混沌之中的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郑素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视域下的弗兰纳里·奥康纳小说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品希;荣格人格面具思想探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2 樊朝刚;创伤体验与沈从文小说创作[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小凤;将反战进行到底[D];河南大学;2012年
4 程敏;医务社会工作对创伤患者的干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董乐芳;青少年分离体验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及初步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6 刘浏;《接骨师之女》中女性在文化断层间的创伤书写[D];齐齐哈尔大学;2012年
7 刘连智;从《赫索格》看贝娄的历史哲学思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赵永娟;对自发涌出的内在声音的行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9 卢俊岚;论《大围巾》中罗莎的创伤性记忆[D];湘潭大学;2013年
10 黄靖;创伤·救赎[D];集美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冬梅;申荷永;刘志雅;;创伤性分离症状及其认知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6期
2 曾祥龙;刘翔平;于是;;接纳与承诺疗法的理论背景、实证研究与未来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7期
,本文编号:5825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582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