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批判现实主义创作解析
本文关键词:《红与黑》批判现实主义创作解析
【摘要】:解读司汤达《红与黑》的批判现实主义创作,要着重把握小说主题思想、主人公形象。认为司汤达以深邃的历史观照,为法国历史变革与发展做出文学性的刻画:首先,从法国19世纪初期宏阔的历史现实出发,展现复杂的阶级斗争、政治斗争;其次,通过对当时黑暗势力做出典型塑造,寓意革命的必要。司汤达还通过对主人公于连悲剧性命运、矛盾性性格的成功塑造,达到鞭挞社会现实的目的。
【作者单位】: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永春校区;
【关键词】: 《红与黑》 批判现实主义 于连 司汤达
【分类号】:I565.074
【正文快照】: 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的发源地,现代小说之父司汤达的《红与黑》是这一思潮的奠基之作。在司汤达的笔下,小说的功能不仅是刻画宏观世界,反映客观现实,而且是把人物个体的内心世界扩展成泱泱大世界。对于《红与黑》,有人认为这部小说注重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再现和描绘典型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晓佩;;《红与黑》中爱情视角的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2 肖光琴;;《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深层辨析[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9年05期
3 李桂全;;不断被涂写的“羊皮纸”——《红与黑》中于连形象在新中国60年的变迁[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1年06期
4 张连桥;;论小说《红与黑》主人公伦理身份的诉求[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8期
5 王新文;崔晓东;;论《红与黑》于连的奋斗史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价值[J];语文建设;2013年05期
6 王一平;于梦泠;;从符号学视角看《红与黑》电影的改编[J];经营管理者;2013年16期
7 杨明生;谈谈《红与黑》中的于连·索黑尔[J];求是学刊;1980年04期
8 岸波;妙在画龙点睛——《红与黑》书名小议[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9 柳鸣九;;《红与黑》和两种价值标准[J];读书;1980年12期
10 何新;论于连·索黑尔——对《红与黑》的几点新认识[J];社会科学辑刊;198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兰芳;;他有几个灵魂?——《红与黑》中于连的人格意象分解[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保平;一个灵魂的最后完成时[N];辽宁日报;2008年
2 陈京松;艺术与商业的“姻”与“缘”[N];中国文化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硕;从“人格的三重结构说”视角评析《红与黑》中的于连[D];湘潭大学;2013年
2 赵树新;论于连形象在我国建国以来的接受和再阐释[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何永棠;论《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心理塑造[D];暨南大学;2001年
4 汪怡;从翻译事件到理论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刘思思;《红与黑》四个中译本的比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张书;于连·索雷尔的文学形象在中国的变迁[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851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585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