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用复义理论解析《螺丝在拧紧》

发布时间:2017-08-08 14:27

  本文关键词:用复义理论解析《螺丝在拧紧》


  更多相关文章: 亨利·詹姆斯 《螺丝在拧紧》 复义 修辞 人物刻画


【摘要】:自1898年《螺丝在拧紧》出版以来,评论界一直对其争论不断。正如评论家杰拉尔·德维伦所说,“有很多文学作品,他们如同发明一样,因为他们的出现,文学评论有形成产业之势。在当代文学中,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和《芬尼根守灵夜》算是其二;另一部便是詹姆斯的《螺丝在拧紧》。关于他们的评论已经被产业化了。”评论界一直就女教师的神经质和鬼魂的真实性展开讨论。直到二十世纪中后期,才转向研究詹姆斯的语言特征,期望以此来剖析这部具有争议性的作品。本文认为亨利·詹姆斯先于同时代的作家,他有意将“复义”和“不确定”作为写作手法以探索现代人内心的复杂。本文除引言和结论,共分为三个章节。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作者亨利·詹姆斯生平及其文学成就,《螺丝在拧紧》的文献综述,通过对以往研究的比照,提出本文的论题。同时,介绍了本文将要使用的理论框架,即燕卜荪的复义理论。复义(ambiguity)原指一种文风上的瑕疵(a fault in style)而长久忽视。燕卜荪通过大量诗歌的研究发现,复义是一种故意为之的写作技巧,并宣称“一切好的诗歌都是复义的。”第一章从小说的修辞入手,詹姆斯在《螺丝》中较多地使用了如隐喻、讽喻及双关等修辞手法。使读者不禁思考表层含义与真实意图之间的关系,增强了文本解读的多样性。这种巧妙设置与燕卜荪关于《复义》的第一种和第三种类型的描述不谋而合。第二章主要介绍小说中词汇、语法上的复义现象,詹姆斯使用了容易造成歧义的词汇和句法结构,使读者对信息的真实性产生怀疑。这种怀疑的合理性在燕卜荪关于第二种类型的复义的讨论中也得到了支持,“在词或句法中,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融而为一的时候,便出现了第二种朦胧的情况。甚至在作者本人的头脑中也存在着几种意义。”第三章围绕小说人物刻画展开。作为主要叙事者的女教师在思想、情感和行为上都存在不连贯性。而管家太太态度含混不清,一双孩童看似天真无邪却让人捉摸不透。在燕卜荪看来,“各种选择意义结合在一起,表明作者的一种复杂的思想状态。”基于上述研究,本文认为《螺丝在拧紧》中的朦胧晦涩正是其魅力所在。作者从修辞手法、词汇和语法以及人物刻画三个方面入手,有意将“复义”与“不确定”引入小说创作中来,是对传统审美理念的创新。同时,亨利·詹姆斯关于艺术创作与人性的思考对于现代人也具有深刻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亨利·詹姆斯 《螺丝在拧紧》 复义 修辞 人物刻画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561.07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Acknowledgements7-9
  • Introduction9-19
  • A. Henry James and His Literary Achievements9-11
  • B. Literature Review11-14
  • C. Theoretical Basis14-17
  • D. Structural Layout17-19
  • Chapter One Ambiguity in Figure of Speech19-34
  • A. Metaphorical Ambiguity19-27
  • B. Paronomastic Ambiguity27-34
  • Chapter Two Ambiguity in Diction and Syntax34-43
  • A. Ambiguity in Diction34-38
  • B. Ambiguity in Syntax38-43
  • Chapter Three Ambiguity in Characterization43-56
  • A. A Combination of Contradictions----the Governess44-48
  • B.“A Receptacle of Lurid Things”----Mrs. Grose48-52
  • C. The Precocious Children----Miles and Flora52-56
  • Conclusion56-58
  • Works Cited58-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保安;中英诗歌中的复义[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2 高凤江 ,成庚祥;复义的构成及其翻译[J];中国翻译;1994年03期

3 张安祖,杜萌若;“清”复义说[J];求是学刊;2003年05期

4 李治邦;;你怎么舍得我难过[J];翠苑;2009年03期

5 马春丽;;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多重复义[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赵毅衡;说复义——中西诗学比较举隅[J];学习与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1年02期

7 王允亮;;中西文论中的“复义”刍议[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傅勇林;误释及认同:复义、氛围及诗歌翻译─—兼评《西风颂》的两个中文译本[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9 张从成;;《黑暗的心脏》的复义叙事结构[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高凤江,成庚祥;某些英语复义的构成及其翻译[J];张家口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邹龙新;龚复义当选十七大代表[N];张家界日报;2007年

2 杨光祖;古马:庸常生活的复义书写[N];甘肃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廖礼慧;文学复义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马春丽;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多重复义[D];西南大学;2007年

3 周怡;用复义理论解析《螺丝在拧紧》[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4 叶鑫琼;印尼学生学习重复义副词“再/又”偏误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5 杜若;《文心雕龙》之双声复义[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404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6404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1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