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境下的悲剧特征新论
本文关键词:中国语境下的悲剧特征新论
【摘要】:从世界文明三态("农耕""游牧"与"海耕")以及世界历史三态("神的时代""英雄时代"与"人的时代")的宏观空间与时间视域,借助希腊悲剧为比较体,能够对元代中国悲剧(《窦娥冤》等)进行重新审视与解读。元代中国悲剧结胎于"农耕"与"游牧"交汇的特定语境:原"农耕"中被边缘化的戏剧经"游牧"的刺激而逆时逢生。在该语境中逆生的中国悲剧衍生了三大"互为"特性:第一,在主题上,演绎着对"人役"(人受人的奴役)的宣诉;第二,在结构上,因"人役"苦难与"役神"(即渎神)情结的背谬张力而构成了"悲身乐尾"的形式;第三,在审美上,对"人役"苦难的舞台宣诉孵化出"力与德"的冲突范式和"怜悯"的审美格调。以上中国悲剧在主题、结构、审美三个层面上的特征一脉相连、互为相生,均是"人役"主线(主调)的多重变奏。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中文学院;
【关键词】: 中国悲剧 希腊悲剧 “人役” “神役”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西文化范式发生的神话学研究”(12BZW128)
【分类号】:I106.3
【正文快照】: “中国悲剧”是学界百年多来充满争议的一个学术话题。论及“中国悲剧”,人们无法回避“悲剧”的概念问题。在西方,悲剧的内涵极为复杂。伊格尔顿在其名作《甜蜜的暴力——悲剧的观念》(Sweet Violence:The Idea of the Tragic)中,就列举了上百种关于悲剧的代表性的观念。[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廖明君;汪晓云;;从中西戏剧的发生看文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汪晓云博士访谈录[J];民族艺术;2006年01期
2 叶虎;中国古典悲剧“团圆”结局评析——兼与西方悲剧比较[J];学术界;1999年03期
3 林玮生;;希腊悲剧文本的“神话伦理化”——对亚里士多德“过失说”的重新解读[J];国外文学;2011年02期
4 吴国钦;;论中国古典悲剧[J];学术研究;198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益琳;;论王安忆作品中的悲剧意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陈海燕;;苔丝:至真至纯者的悲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胡观毅;;论春柳剧的悲剧特征[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潘啸龙;;关于《九歌》二《湘》的神灵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李莹莹,李平;从观众角度解读中国古代戏剧的大团圆结局[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董迎霞;;中国舞台时空观兼与西方戏剧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7 史梅;;孤独的勇者——陈宫悲剧形象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8 凌瑶;;浅谈军旅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塑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9 任颖;;爱情与生命的共舞——论舞剧《大梦敦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10 张翔;;论谢肇m巯非砺踇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红莉;;陕北汉画像石所见“鸡首人身”“牛首人身”图像辨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伟;;文艺理论研究中知识论前提反思与生存本体论建构[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3 张仲年;;对电视剧的本性再认识[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4 张伟;;文艺理论研究中知识论前提的反思与生存本体论的建构[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唐友东;;责任与愉悦——从《蝴蝶君》看东西方“性伦理”观差异[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辑)[C];2012年
6 季芬;;无药可治的生命之痛——周文小说《烟苗季》解读[A];周文研究论文集[C];2007年
7 张华;;鲁迅与尼采悲剧观比较浅论[A];东方丛刊(2004年第2辑 总第四十八辑)[C];2004年
8 赵宁;;先知书的美学特征探幽[A];东方丛刊(2004年第4辑 总第五十辑)[C];2004年
9 周密;;篡改·浸润·误读——浅析古代两河流域文学对希伯来文学的影响[A];东方丛刊(2002年第1辑 总第三十九辑)[C];2002年
10 王延松;;后实证主义对于音乐心理学研究范式的启示[A];第四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程静;中西创世纪神话对比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袁梅;中国古代神话中智慧导师阿尼玛原型及其承传移位[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8 梁波;城乡冲突:新时期小说的一种叙事模式[D];兰州大学;2011年
9 王继霞;百年回族文学价值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胡明贵;自由主义思潮与新文学现代性品格[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莹莹;论毛姆的自由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邓婷;唐代古琴诗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慧君;论阿来长篇小说的悲剧性[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谢菁;基于声乐演唱的艺术美探究中国民族声乐之“韵”[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成忠;敦煌变文的审美文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三元;中西文化中“水”的原型意象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7 唐洁;流浪方舟[D];江南大学;2010年
8 陈春霞;苏童与麦卡勒斯小说的南方情结及呈现方式比较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9 潘林;《红楼梦》悲剧意识与其对张爱玲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敦;壮族《麽经布洛陀》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玮生;;没有断开母亲脐带的神话之子——“符号继承”视角下希腊艺术的特性[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赵林;论希腊悲剧中的命运意象[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3 公炎冰;亚里斯多德与黑格尔悲剧观的共同取向[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耜;透显着生机的理论探求——读熊元义的《回到中国悲剧》[J];理论与创作;2000年01期
2 刘继林;;中国悲剧精神的当代观照——评熊元义的新著《中国悲剧引论》[J];长治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郭玉生;;中国悲剧创作的理论升华——评熊元义《中国悲剧引论》[J];云梦学刊;2008年04期
4 熊元义 ,袁亮;中国悲剧在近现代的命运[J];戏剧文学;1997年01期
5 赵建忠;《回到中国悲剧》[J];文艺研究;1999年06期
6 李明;追寻悲剧的足迹──读《回到中国悲剧》[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7 王德岩;“中国悲剧”问题的歧途与希望[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8 王书婷;中国悲剧文学问题略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刘忠阳;中国悲剧的文化认同与背叛[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年03期
10 熊元义;中国悲剧的文化认同与背叛[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郑欣淼;读熊元义《中国悲剧引论》[N];光明日报;2008年
2 艾珊歌;《中国悲剧引论》研讨会在京召开[N];文艺报;2008年
3 郑欣淼;《中国悲剧引论》序[N];人民政协报;2008年
4 陆天明;莫让个别大学校园丑剧酿成中国悲剧[N];文艺报;2012年
5 梅新林;学术创新与现实关怀[N];文艺报;2008年
6 蔡q;论大团圆结局在中国悲剧中的作用[N];文艺报;2006年
7 江艺 周星;中国电影悲、喜剧传统[N];学习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熊元义;中国悲剧引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明慧;中国悲剧美学及其声情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2 刘文纪;近现代中国悲剧观探微[D];中南大学;2005年
3 刘薇;悲剧范畴的中国接受[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419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641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