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寓言化写作及其对福克纳的接受
本文关键词:莫言的寓言化写作及其对福克纳的接受
【摘要】:作为一个获得到世界性身份认可的中国作家,莫言的成功得益于立足本土文学传统,有机地融合、化用外来文学资源,创造出了具有独特审美个性和世界普遍意义的文学作品。莫言受福克纳的影响和启迪,改变了固有的文学观念,获得了关于故乡的写作灵感,建构了自己的叙事策略,极大地拓展了想象空间。他运用寓言化的写作方式,巧妙汲取隐喻、象征、荒诞等现代小说手法,通过复义性意象,戏谑的情境和黑色幽默、狂欢化的语言,完成了对历史和现实的表象的超越,使文本呈现出更加丰富的意蕴和内在张力。
【作者单位】: 潍坊学院;
【关键词】: 寓言化写作 复义性 言意分离 影响的焦虑
【分类号】:I106.4
【正文快照】: 福克纳是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在整个20世纪欧美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版图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成为颇受欢迎的文学经典。对福克纳和莫言进行影响研究和平行比较,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本文中主要谈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莫言的寓言化写作及其表现;二是莫言对福克纳的接受;三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丽;;浪漫主义的诉求——莫言90年代小说创作中的女性书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2 李自国;;讲述历史 反思人性——解读《生死疲劳》的叙述者[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3 单继伟;刘瑞兰;;反叛的英姿 皈依的执着——莫言小说中艺术形象共时建构的文化“砥柱”[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张昭兵;;中国当代文学的乡土想象——以莫言“高密东北乡”系列小说为例[J];长城;2011年02期
5 顾晓红;;关于当代小说创作的思考——论影视影响下的创作主体和小说主题[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邓金洲;;野性的张扬与人文精神的高举[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曾利君;;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关系的再思考[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8 黄发有;;莫言的“变形记”[J];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06期
9 王俊秋;;救赎与忏悔:虹影小说的道德反省与宗教意识[J];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06期
10 郭宇;;《崽崽》:透过亡灵告白的深情与思辨[J];大众文艺;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淑华;何二元;;大学语文教材选文中的“翻译文学”视角[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二辑)[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2 许心宏;文学地图上的城市与乡村[D];浙江大学;2010年
3 王艳荣;1993:文学的转型与突变[D];吉林大学;2012年
4 朱宾忠;福克纳与莫言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刘晓南;第四种批评[D];北京大学;2006年
6 谈凤霞;“人”与“自我”的诗性追寻[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中;现代小说语言:在权势与自由之间[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王天兵;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小说死亡叙事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赵允芳;90年代以来新乡土小说的流变[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阳;小说本体论[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巩天骄;民间视野下贾平凹、莫言创作比较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崔广合;论鲁迅文学奖获奖短篇小说的叙事[D];兰州大学;2011年
3 马淑娟;论迟子建小说创作中的童年情结[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肖凡;本土与世界的贯通[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静杰;叙事意识与生命感觉[D];浙江大学;2011年
6 刘红会;论莫言小说中的生殖崇拜[D];浙江大学;2011年
7 何书婷;海岩电视剧的流行及传播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张相宽;论莫言小说的叙事艺术[D];山东大学;2011年
9 赵阶奎;全面的历史态度[D];山东大学;2011年
10 白玉;论莫言小说中的死亡书写[D];延安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伟;;莫言与福克纳小说的恶人形象比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温伟;;莫言与福克纳小说的女性形象比较[J];电影评介;2007年04期
3 温伟;;莫言与福克纳笔下的弱势群体形象之比较[J];电影评介;2007年16期
4 温伟;;继承和背离——论莫言与福克纳小说创作的文化策略[J];当代文坛;2007年01期
5 温伟;;莫言与福克纳创作流变论[J];理论月刊;2007年02期
6 温伟;;“恶”的狂欢——莫言与福克纳审恶小说探微[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温伟;;莫言与福克纳情爱小说解读[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晓华 ,汪政;莫言的感觉[J];当代文坛;1986年04期
9 张志忠;论莫言的艺术感觉[J];文艺研究;1986年04期
10 梅琼林;;对立与虚无——莫言现象的哲学基点和艺术视角论纲[J];荆州师专学报;198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志忠;;跨越时空的文学对话——评《福克纳与莫言比较研究》[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陈众议;世界文学视野中的莫言[N];文汇报;2012年
2 记者 孙丽萍;“莫言获奖唯一标准是文学”[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3 王蒙;从莫言获奖说起[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4 任芙康;感谢莫言[N];文学报;2012年
5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曾任德国之声中文部撰稿人 亚思明;莫言获诺奖分裂德国文坛[N];中华读书报;2012年
6 单士兵;莫言之后,诺奖的中国意义[N];人民公安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程佳 邢立军 实习记者 曾e,
本文编号:6439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643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