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德莱尔与柏拉图美学
本文关键词:波德莱尔与柏拉图美学
【摘要】:理想的光芒往往是照耀波德莱尔美学空间的光源所在。由于诗人评述和创作文字的歧义,波德莱尔的美学思索常常被引向绝对的层面,成为通往柏拉图理念世界的十九世纪阶梯。这一阶梯的搭建是否来自波德莱尔的本意?诗人的诗歌创作与其说是引向理念世界,倒不如说是在揭示一个超自然的世界。原型的地位来自波德莱尔美学意识中绝对理念的缺席,他的摹仿和再现方式的意义也是建立在对于他那个时代美学柏拉图式倾向的批评之上。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外语学院法语系;
【关键词】: 波德莱尔 柏拉图 理念 原型
【分类号】:I565.072
【正文快照】: 波德莱尔的美学评论素负盛名,他与著名评论一家圣伯夫同一时代,且多有交往,时常参加圣伯夫的周一沙龙。在生前,波德莱尔在文评界的地位不波德莱尔的诗歌中有两位女性,她们分别代表及圣伯夫,曾经还受到后者的奚落;在后世,虽然不两个箭头,指向两个相反的方向。让娜·杜瓦尔是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波;《应和》与“应和论”——论波德莱尔美学思想的基础[J];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琰;柏拉图“理念—灵感”说与吠陀“二幻”论之比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王芳;粟向;;诗歌功用刍议[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方国武;“理念”的玄思“道”的顿悟——兼论中西美学之迥异风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王明居;韩愈美学智慧五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程民治;论“科学美也是难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周俊强;;知识产权概念中“知识”含义辨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马艳;;读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有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8 陈达;陈飞;;现实模仿理式——《老友记》里菲比的角色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9 邓黎;;试论西方戏剧中的叙述性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10 郑畅;;以布局之美展现意义——论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的戏剧结构形式及其美学价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兆胜;;文学创作的深度异化——评陈希我的小说《抓痒》[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宋一苇;;从本体论美学到生存论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卞文;;古希腊文明与中华文明的比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芮欣;;书写!解释!——犹太-基督教文化中逻各斯的另一种诠释:以德里达、哈德曼为中心[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四辑[C];2012年
5 张沛;;意象·象征·神话:隐喻诗学的谱系研究[A];东方丛刊(2003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三辑)[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2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3 潘水萍;古典主义在中国[D];暨南大学;2011年
4 华金余;从赵树理到赵本山[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自雄;文学本质观:历史审视与当代重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郑龙云;今道友信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成涛;职业美育的价值及其实现初论[D];天津大学;2011年
8 万雪梅;美在爱和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翟乃海;哈罗德·布鲁姆诗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胡璇;赵本山现象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袁媛;论科学创造中的审美活动[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云珍;徘徊于现实和理想之间[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席志武;雅克·德里达解构符号学与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娜;山东胶州秧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衍;论严歌苓小说的女性意识[D];南昌大学;2010年
7 王晓燕;“偷窥”事件:余华《兄弟》的修辞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姜维东;高等艺术院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李正佳;坎宁安对伍尔夫双性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10 余子青;模仿说:从古代到后现代[D];南京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师华;波德莱尔——“众人的良心”[J];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2 刘波;波德莱尔“应和”思想的来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刘波;《应和》与“应和论”——论波德莱尔美学思想的基础[J];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03期
4 颜青;;波德莱尔诗歌的伦理意义探析[J];当代文坛;2007年02期
5 刘良吉;;纨绔及其意义——福柯与波德莱尔[J];江汉论坛;2007年03期
6 刘辉成;;论波德莱尔的颓废美思想[J];皖西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李凌鸿;;波德莱尔恋曲变奏[J];法国研究;2008年01期
8 李凌鸿;;波德莱尔恋曲变奏[J];法国研究;2008年02期
9 孔凡娟;;恶与美的交锋——波德莱尔的诗歌美学观念及其在创作中的体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10 成海鹰;;波德莱尔笔下的城市巴黎、都市情感和体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金佳;;波德莱尔散文诗中的叙事[A];新世纪以来散文诗的创作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晨亮(清华大学);波德莱尔的枝枝蔓蔓[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2 曾靖皓;《回忆波德莱尔》:勾勒手捧“恶之花”的诗人[N];文艺报;2011年
3 ;忧郁的雨天忧郁的书[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4 云也退;恶之中寻见一切风骚[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5 曾靖皓;手中捧“恶之花”的诗人[N];中华读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文雅;波德莱尔与中国新诗[D];武汉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博乔;分析《忧郁与理想》中女性的多重形象以及波德莱尔的无意识性冲动[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2 李英娟;波德莱尔及其诗歌的“忧郁”基调[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马思远;论波德莱尔象征主义诗歌中的反省意识[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3年
4 邓婷;论波德莱尔作品中的现代性体验[D];湘潭大学;2014年
5 郑建强;论波德莱尔美学思想与浪漫主义的关系[D];西南大学;2007年
6 苏丹;遮蔽与重现[D];南昌大学;2008年
7 初金一;俄国文学视野中的波德莱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沙仁图雅;新艺术的先驱——波德莱尔及其《恶之花》[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长亮;从传记经验看本雅明的波德莱尔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谈珩;从挥之不去的“无聊”之病试观波德莱尔“现代性”之一百五十年[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562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656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