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婚姻中“挥刀女性”形象研究——以李昂的《杀夫》与严歌苓的《谁家有女初长成》为例
本文关键词:买卖婚姻中“挥刀女性”形象研究——以李昂的《杀夫》与严歌苓的《谁家有女初长成》为例
【摘要】:农村女性在买卖婚姻中受虐、被辱而走向"挥刀"杀人的无望反抗,是台湾作家李昂小说《杀夫》与旅美作家严歌苓小说《谁家有女初长成》的共同主题。两位生活在不同地域文化氛围中的女作家通过各自不同的书写方式,不仅将其笔下女主人公家庭中相似的生存困境展现在读者面前,也揭示了女性在生活中的多层次诉求,提供了文本背后的多重文化空间,引发了我们对合理婚姻的深入思考。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宿迁学院中文系;
【关键词】: 农村女性 生存困境 买卖婚姻
【基金】:江苏宿迁学院科研重点项目“20世纪80年代以来小说家身份认同研究”(项目号:2013KY48)
【分类号】:I106.4
【正文快照】: 一直以来,作为社会伦理文化透视窗口和婚姻存在主要形式的家庭,成为婚恋小说描绘的集中场景。而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中维系家庭基本关系的是夫妻关系,这一关系中男性与女性的结合所显现的交往模式被视为两性之间的一个缩影。纵观当代女作家笔下的一系列作品,以夫妻关系为主轴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婷婷;;中国农村女性的性别角色意识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6全国综合调查的实证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兴,张元隆;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徐松岩;提秀斯改革新论[J];安徽史学;2003年01期
3 方兵;;史蕴诗文之心——钱钟书《左传》研究发凡[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4 陈文钢;;“任性”的叛逆与“坎普”的颠覆——论苏珊·桑塔格的“风格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5 黄林涛;;王熙凤与斯佳丽婚姻悲剧比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李成玉;;符号中的艺术——简析卡西尔《人论》中的艺术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潘啸龙;朱瑛;;潘岳人品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王心宇;浅析《李尔王》中的悖论与反讽[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王娟萍;;西方电影中的隐喻修辞[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鞠梅;;爱情:女性解放的最终归宿?——张欣的《为爱结婚》的女性视角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平;;“文本”与“人”的歧途——“新批评”与八十年代“文学本体论”[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李艳红;;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农村妇女作用[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甘品元;;改革开放以来毛南族婚姻行为变化的社会性别解读——以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L屯为例[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王磊;王晶;;性别社会学课程实践研究[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杨东晨;;宝鸡建城史三题[A];“宝鸡建城历史与得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阳;;我国女性期刊中的女性形象[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7 张立群;;历史的“观念”、“叙述”及其他——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A];“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春荣;;同一种声音,不同的叙述形态——“中国女性文学史”批评[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1)[C];2009年
9 曾玲;;《钟形罩》下女性的反叛——对《钟形罩》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段娅;;论社会学批评的人本主义——评析戈德曼和齐马对社会学批评的发展[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延军;发展中的美国女性就业权平等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谷颖;满族萨满神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崔绍怀;中国鲁迅《野草》研究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青;延安时期女性文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张婷;女性主义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路晓辉;史蒂文森主要小说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代丽君;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史观[D];湘潭大学;2010年
5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6 顾白雪;20世纪90年代中韩女性文学追求及创作手法比较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许丽;论新时期我国社会历史批评的转型[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群英;论九十年代女性私人化写作[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旭辉;秦都移异与秦的崛起和统一[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韩蕾;对人性本真的执着追寻[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吴贵明;马义英;;提高社会性别意识任重道远——福建省党政干部性别意识调查与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6年02期
2 许晓茵;陈琳;李珍珍;;性别平等认知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评述[J];妇女研究论丛;2010年03期
3 李慧英;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的讨论[J];妇女研究论丛;1996年03期
4 刘越;尹勤;温勇;薛晓华;;少数民族地区妇女性别意识研究——以贵州道真、雷山两县已婚育龄妇女为例[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左志香;;当代女高中生的性别意识探析——对武汉市400名高中生的调查[J];青年研究;2007年09期
6 石红梅,叶文振,刘建华;女性性别意识及其影响因素———以福建省为例[J];人口学刊;2003年02期
7 李国华;人类性别意识的演变及趋势[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8 左伟清;广东妇女传统性别观念调查[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云丽;;严歌苓小说的情爱伦理叙事[J];语文学刊;2009年13期
2 云腾;;严歌苓:他们喜欢我写的故事[J];大众电影;2009年04期
3 Sisu;;严歌苓:人间极乐之事,无不是苦中作乐[J];祝你幸福(午后);2010年09期
4 南翔;心灵有负的证明——严歌苓小说的美感结构[J];华文文学;2002年02期
5 滕威;怀想中国的方式——试析严歌苓旅美后小说创作[J];华文文学;2002年04期
6 李仕芬;拖着长辫的中国男人——试论严歌苓的《橙血》[J];华文文学;2002年04期
7 李亚萍;论严歌苓小说中人物的失语症[J];华文文学;2003年03期
8 赵跃鸣,黄静;让心里的永远属于心里——从《我不是精灵》谈严歌苓的创作[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李仕芬;男性叙述下的女性传奇──读严歌苓《倒淌河》[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3年04期
10 王列耀;女人的“牧”、“被牧”与“自牧”——严歌苓《雌性的草地》赏析[J];名作欣赏;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槟;;移民的况味——严歌苓小说中的美国抒写[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白烨;;难以遮蔽的人性光辉——读严歌苓长篇新作《第九个寡妇》[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2)[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韩莉;严歌苓:翻手苍凉覆手繁华[N];河北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杨雅莲;严歌苓:命中注定要写《陆犯焉识》[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李君娜;严歌苓:我有一个同情的耳朵[N];解放日报;2013年
4 胡皓;看新华先锋如何打造严歌苓[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
5 记者 姬少亭 闵捷 梁赛玉;严歌苓:文学是苦闷的产物[N];经济参考报;2014年
6 苗春;严家有女有大成[N];北京日报;2002年
7 舒欣;严歌苓:渴望用两种语言写作[N];中国文化报;2002年
8 艾元;严歌苓的时代来临了吗[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9 舒晋瑜;严歌苓:中国文学游牧民族一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10 郁秀(作家);严歌苓 她令我们震撼[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邢楠;严歌苓小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栋辉;论严歌苓新移民小说的跨域书写[D];山东大学;2011年
3 李燕;跨文化视野下的严歌苓小说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燕;论严歌苓小说创作中的悲剧书写[D];扬州大学;2008年
2 刘艳凤;严歌苓汉语小说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赵燕妮;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隆博;探究严歌苓创作的人性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文璨;严歌苓笔下的边缘人生[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鲁辰琛;非日常:严歌苓的审美趋向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7 王t,
本文编号:6611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661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