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我们应如何运用古代文论的遗产

发布时间:2017-08-18 13:12

  本文关键词:我们应如何运用古代文论的遗产


  更多相关文章: 古代文论 现代白话文 文章学 文境 审美层面 文运 文论家 文道 感知方式 周氏兄弟


【摘要】:正今人所讲的中国古代文论,涉及文章学的话题,与西方诗学的内在逻辑不同。从伦理学层面和审美层面看,古代文论的确与西方文论各有所长。文论家们在文道、文气、文境、文体、文术、文运诸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修辞手段和感知方式,他们在笔记、题跋里表现的智慧,我们可品味的,真的不可胜数。当代批评家很少运用古代文论的遗产,这可能与现代白话文的自身逻辑有关。白话文的审美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古代文论;现代白话文;文章学;文境;审美层面;文运;文论家;文道;感知方式;周氏兄弟;
【分类号】:I106
【正文快照】: 今人所讲的中国古代文论,涉及文章学的话的尝试,对后人都有影响。章太炎的文论,是以古题,与西方诗学的内在逻辑不同。从伦理学层面和对古,王国维则是古中有今,今中含古。就文论而审美层面看,古代文论的确与西方文论各有所长。言,王氏的文体新意迭出,可惜后来趣味转移,文论家们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秀文;当代文论建设应吸收古代文论的精华[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谭佳;从“风骨”研究看古代文论的困境[J];文学遗产;2005年04期

3 叶新平;;观照与转换:当代话语中的古代文论[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刘雪燕;;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古代文论教学中的优势[J];电影评介;2008年20期

5 李涛;;古代文论阐释的“陷阱”——兼谈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6 贺根民;;刍议古代文论教学的取舍策略[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张大为;;当下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元理论”反思[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11期

8 黄毅;;新时期古代文论教材的编写与出版[J];昆明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饮食譬喻:古代文论的一道独特风景[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梅君;;古代文论的大工程[J];读书;199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吴兆路;;也谈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高文强;;失语·转换·正名——对古代文论十年转换之路的回顾与追问[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3 相福庭;;文论转换:一个值得反思的话题[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4 董馨;;融合:建构当代文论的策略[A];东方丛刊(1999年第2辑 总第二十八辑)[C];1999年

5 毛宣国;;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建构的重要选择——谈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与古代文论的沟通融合[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6 李有光;;中国诗学解释学的构建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7 蒋寅;;对中国诗学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A];东方丛刊(1999年第2辑 总第二十八辑)[C];1999年

8 吴奔星;;《沫若诗话》评介[A];郭沫若研究第三辑[C];198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良运;六年来古代文论转换的讨论及评价[N];文艺报;2002年

2 薛学财;古代文论教材的重建[N];中华读书报;2012年

3 张连武;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N];文艺报;2000年

4 李春青;古代文论: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N];中华读书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何瑞涓;曹顺庆:古代文论指导当代创作,可行![N];中国艺术报;2012年

6 朱志荣;回忆蔡锺翔先生[N];中华读书报;2012年

7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陈金刚邋陈军;饮食譬喻:古代文论的一道独特风景[N];光明日报;2008年

8 毛时安 文艺评论家 研究员 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忧患年代更需要精神坚守[N];文汇报;2013年

9 主持人 顾祖钊;中国文论:直面“浴火重生”[N];社会科学报;2005年

10 钱钢;古今文学批评的断裂[N];社会科学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严金东;自得:中国古代文论话语个案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杜磊;古代文论“韵”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田义勇;中国文论体系建构的观念奠基[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郑淋升;古代文论与书论的相互影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2 王刚;生命情感的言说与主体精神的成长[D];西北大学;2005年

3 张俊利;“文气”论解读及现代价值阐释[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4 包双燕;“力”与“韵”的调和之美[D];浙江大学;2013年

5 李玉红;意、趣、情、理[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6 郑丽琼;叶燮“与古人交为知己”理论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6947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6947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2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