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观照下女性文学观的建构
本文关键词:中西文化观照下女性文学观的建构
【摘要】:在经过了被历史淹没、浮出历史地表、反抗与颠覆这一路荆棘之后,清醒的女性文学批评家们认识到简单的二元对立的批评模式已经无法对当下的女性文学创作进行有益的言说。受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的启发,加之中国传统文化的"刚柔相济""阴阳相生"的孕育,一种旨在两性和谐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之美的女性文学观念应运而生,这种辩证的女性文学观在多元文化互融共生的现实语境下给女性文学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视域和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 营口理工学院;
【关键词】: 双性同体 刚柔相济 女性文学观 两性和谐
【分类号】:I106
【正文快照】: 漫溯女性寻求独立与解放的历史,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程,她们至今仍在为摆脱男权社会中“第二性”的处境而努力着。作为反抗与征伐的有力武器——女性写作,以女性特有的方式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留下了坚定的足迹。以中国的女性书写为例,在中国古代父权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惠敏;“双性同体”与宗教[J];思想战线;2003年06期
2 窦兵;;关注“双性同体”意识[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3 赵思运;日与月的对话与潜对话——论双性同体诗语空间之共建[J];菏泽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4 吕洪灵;双性同体的重新认识:批评·理论·方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郑敏;李树;;“双性同体”研究新视角[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钟文华;;论双性同体现象在艺术中的表现[J];绥化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张磊;;论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观”的形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周霜红;欧飞兵;吴慧兰;;岩石下的水晶——文学批评视野中的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8年01期
9 贲培娣;;“双性同体”研究新视角与批评方法的重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10 王芳;;马维尔的诗歌《花园》中的“双性同体”意识[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婷;卫泽;;“阴阳和谐”与“双性同体”之比较[A];东方丛刊(2003年第3辑 总第四十五辑)[C];2003年
2 刘怀荣;;“香草美人”与“双性同体”比较研究[A];东方丛刊(2002年第1辑 总第三十九辑)[C];2002年
3 黄翊;;重要的只是身体——中国当代艺术中“双性同体”符号的分析[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4 李爱云;;女性话语·躯体写作·双性同体——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述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昕;对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双性同体”的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霜红;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诗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姜颖;对三部英国战后小说中双性同体形象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3 白昊;新世纪女性小说的“双性同体”实践[D];辽宁大学;2015年
4 陆叶;拜厄特《占有:一部罗曼司》中的双性同体想象[D];西南大学;2015年
5 秦国丽;英美小说中的双性同体[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6 郑炜丽;“双性同体”与弗吉尼亚·伍尔夫[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王宁;父亲掌中的“双性同体”[D];河北大学;2008年
8 陶慧;论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双性同体”观[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闫占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双性同体”思想的历史变迁[D];延安大学;2012年
10 隋艳娜;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双性同体”理论在《波比》中角色的体现[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151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715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