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夜色温柔》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7-08-23 00:07

  本文关键词:《夜色温柔》研究综述


  更多相关文章: 《夜色温柔》 菲茨杰拉德 国内批评


【摘要】:《夜色温柔》是美国"迷惘一代"的代表作家菲茨杰拉德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在80代以前,它未能引起我国文学翻译界和批评界的足够重视。80年代以后,《夜色温柔》逐渐成为中国翻译界的喜爱之作,现已有20多种不同版本的中文译本。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纷纷从主题、人物形象、结构、叙述视角以及各种不同的研究视角对小说进行了阐释。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大学英语教学部;
【关键词】《夜色温柔》 菲茨杰拉德 国内批评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经典作家,享有爵士时代的“代言人”和“桂冠诗人”的美誉。《夜色温柔》是他于1934年发表的第四部长篇小说,该小说耗时9年,作者想把它写成一部旷世之作。但事与愿违,此书出版后在美国批评界遭到了无情的非难和诟病,这使作者深受打击。但如今,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佳;;《夜色温柔》主人公迪克新解读——一个在美国梦中觉醒的存在主义英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2 林攀;;《夜色温柔》中迪克的圣经原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3 郭章容;《夜色温柔》的象征意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马梅;;性由行定——《夜色温柔》中性别错乱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郭晓洋;;堕落的世界——评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夏霖;吴卞;;期待视域中的《夜色温柔》[J];电影文学;2011年01期

7 陈静;评《夜色温柔》的主题隐喻[J];福建外语;2002年04期

8 陈光亚;天使到魔鬼的嬗变——对尼科尔形象的精神分析学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9 刘先珍;这里的夜色不温柔──评菲兹杰拉德的《夜色温柔》[J];外国文学;1996年05期

10 胡国威;;从叙述视角看《夜色温柔》中的性别政治[J];河池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德琼;;略谈二十世纪美国作家与酒文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2 余汉英;;试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之主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3 王国英;何江胜;;论《夜色温柔》中的陌生化表现手法[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陈建春;;人性的压抑和扭曲——《夜色温柔》主人公性格剖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5 刘宇;;从《挪威的森林》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看菲茨杰拉德对春上村树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6 黄力平;;满文尽是“盖茨比”——对《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主要人物性格对比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7 程海萍;;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的他者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8 李金梅;;梦起梦灭——试论《一颗里茨饭店那么大的钻石》中的美国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9 敬南菲;;离残酷很近,离梦想很远——读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10 邱月蓉;;从美国文学看美国梦的兴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园;;堕落的花朵——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群像看菲茨杰拉德对女性偏见的成因[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许焕荣;基于投射的隐喻篇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田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多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李晓娜;村上春树与美国现代文学[D];吉林大学;2013年

4 胡兴文;叙事学视域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冰清;《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房子意象的隐喻意义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波;菲茨杰拉德小说的叙事艺术[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宏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精神生态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郎琪杰;论菲茨杰拉德小说中的“青年文化”[D];吉林大学;2011年

5 陈晶;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美国梦的崛起和幻灭[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贺文秀;《一千英亩》的互文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丁建国;解析菲兹杰拉德作品中的美国梦的幻灭[D];中北大学;2011年

8 曹霞;《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荒原”[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菲;十年浮华如一梦[D];郑州大学;2010年

10 孙永艳;浅析菲茨杰拉德的女性观[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霖;;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的场景运用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何小香;袁媛;;菲茨杰拉德与劳伦斯的现代女性比较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邹登顺;女性边缘化、男性中心化与男性权力话语的建构[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刘佳林;火焰中的玫瑰——解读《玫瑰之名》[J];当代外国文学;2001年02期

5 韩双;;菲茨杰拉德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03期

6 陈静;评《夜色温柔》的主题隐喻[J];福建外语;2002年04期

7 刘先珍;这里的夜色不温柔──评菲兹杰拉德的《夜色温柔》[J];外国文学;1996年05期

8 张丹;“结尾”解构之后文学批评意义何在[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9 陈晓菊;试析《夜色温柔》的现代主义艺术风格[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10 王静;石云龙;;跨越不去的阶级鸿沟——评《夜色温柔》中人物堕落的阶级根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纪洁萍;《夜色温柔》的悲剧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万兵;试论菲茨杰拉德小说中的隐喻文学[J];河西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葛锦荣,谭业升;菲茨杰拉德失落情结的内在逻辑[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胡锦凤;爵士乐时代的通俗代言人——略论菲茨杰拉德作品中的超自然成分[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陈才忆;令人颓丧而想离席的华宴——评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8期

5 陈爱华;菲茨杰拉德主要作品中的父亲形象解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王万兵;;菲茨杰拉德塑造小说人物形象的模式[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施图亚特·克里斯提;;边缘与中心:为菲茨杰拉德定位(英文)[J];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05期

8 王斌;;法国的菲茨,菲茨的法国——论菲茨杰拉德的法国情结[J];科技信息;2006年09期

9 吴建国;;一位经典作家的批评接受史——“菲茨杰拉德现象”解读[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王冬梅;张春阳;;解读菲茨杰拉德的《人间天堂》[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园;;堕落的花朵——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群像看菲茨杰拉德对女性偏见的成因[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茜;联合利华欲放弃共同执政模式[N];中国企业报;2004年

2 上海译文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 黄昱宁;推开菲茨杰拉德之门[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苏往;他们不是菲茨杰拉德的同路人[N];文艺报;2013年

4 王凡;学生杜撰文字媒体盲目引用[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5 黄敏;头痛激发创业 成就百万事业[N];经济参考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柳青;罗曼史的假面和光环下的狼藉[N];文汇报;2013年

7 赵松;缓期执行的崩溃[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8 记者 吴丹 实习生 阳祝云;寻找菲茨杰拉德[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9 记者 康慨;美国怨妇战胜比利时美女,赢得龚古尔奖[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陈慧稚;“前方有不适内容,阅读需谨慎”[N];文汇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多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玮;菲茨杰拉德与消费文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2 曾敏昊;菲茨杰拉德笔下理想的纽约——塑造“城市—乡村结合体”[D];复旦大学;2010年

3 刘越;菲茨杰拉德三部主要作品中女性角色的女权主义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波;菲茨杰拉德小说的叙事艺术[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远威;菲茨杰拉德沦为消费社会受害者的历程及其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对消费主义的批判[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琳静;从消费文化角度看菲茨杰拉德小说中“美国梦”的破灭[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梅菁;解读F·司格特·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的两个版本[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郭章容;论音乐与菲茨杰拉德的创作[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冬梅;菲茨杰拉德与他的“美国梦”[D];吉林大学;2004年

10 蒋桂红;重释菲茨杰拉德的女性观[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218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7218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3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