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难以容身:女同性恋文论中国行

发布时间:2017-08-24 14:35

  本文关键词:难以容身:女同性恋文论中国行


  更多相关文章: 女同性恋文论 中国 理论旅行 主体性


【摘要】:女同性恋文论是当代西方文论中一股活跃而激进的力量,它从女权主义文论中孕育、发展并分化出来,最终融入"怪异恋"文论。女同性恋文论实质上是借文学而谈性别政治,其主要理论架构依托于女同性恋社会政治运动的主要框架,忽视文学内部规律研究,难以吸引国内学界的目光。在中国本土文化语境中,同性恋不能允许,异性恋也长期饱受压抑,中国文论传统的价值支点是忠君爱国,女同性恋文论反对异性恋的性政治价值取向,很难与之对接。女同性恋文论在中国备受冷遇的境遇,凸现了中国文论在面对西方文论挑战时的主体性与选择性。研究在中国不受欢迎的西方文论,对于还原中西文论双向互动的丰富性和真实性,推动未来中西文论关系健康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西南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女同性恋文论 中国 理论旅行 主体性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二十世纪域外文论的本土化研究”(12&ZD16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美学西化问题研究”(09BZW00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109.5
【正文快照】: 女同性恋(lesbian)文论是西方文论中一股活跃而激进的力量,它从女权主义文论中孕育、发展并分化出来,最终融入“怪异恋”(queer,或译酷儿)文论,目前仍处于未完成的动态发展之中。根据笔者在CNKI学术期刊网和中文百度等网页检索,迄今为止,关于女同性恋文论的专论仅有1篇,以“女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光;;陈中见新,生中得熟——浅析陌生化手段在“聊斋形象”创作中的运用[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2 张智义;关于华兹华斯诗学遗产价值的再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3 胡俐;黄春华;;浅析《印度之行》中的后殖民意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4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饶晓红;;昆丁:麦克白人生箴言的全面演绎——《喧哗与骚动》的互文性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饶晓红;;“声音”与“愤怒”——班吉的后结构主义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张静静;;人类苦难与艺术困境——论阿多诺的“奥斯威辛”命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何春耕;中国伦理情节剧电影的情感化审美特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高蔚;;天地元声:诗的原初生命形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梁文春;;从空间视域的角度解读茨威格的小说《象棋的故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学勇;;叙事学视阈中的鲁迅阐释[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戴冠青;;朱熹的民间想象与闽南民众的崇儒精神[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戴冠青;;用审美心胸打造诗意人生——论《陈明玉吟稿》的美学价值[A];福建省诗词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暨福建诗词(第十七集)[C];2007年

4 米琳;;《看见月亮了吗?》的后现代性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吴荣兰;;从无声到有声——论《喜福会》中华裔女性自我身份的建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6 戴方方;;《最蓝的眼睛》的多文本叙事结构和多元叙述视角[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烨;;用精神分析批评解读《小镇畸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曹山柯;;从《白雪公主后传》看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嬗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穆宝清;;《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部充满生态思想的作品[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张胜兰;;《虹》中人物之间的伦理关系[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6 董秀丽;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9 文浩;接受美学在中国文艺学中的“旅行”:整体行程与两大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姗姗;形神兼备[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岳婷婷;从接受美学角度研究中国传统戏剧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孔德鑫;爱·摩·福斯特的“联结”之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石睿;探寻精神的归宿[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彬;接受美学对语文教学影响的辩证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韩红梅;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对教育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9 肖光亮;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的陶渊明诗歌英译对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胡潇;跨文化视野中《喜福会》的文化因素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房运梅;;21世纪华语女同性恋电影解读[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9期

2 何昌邑;双重异化:魁北克女同性恋文学简评[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汪静;;沧海·蝴蝶——从华人女同性恋影视的角度看华人女性文学[J];电影文学;2008年03期

4 李琳;;试论华语女同性恋电影的书写悖论[J];当代文坛;2009年02期

5 何昌邑;;西方女同性恋文学及其理论构建[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6 阿宽;;恋爱的感觉[J];明日风尚(娱乐名人);2008年08期

7 钱丹丹;;浅谈电影中的女同性恋身份[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陈娇华;闵怡红;;试论20世纪中国女作家笔下的女同性恋书写[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鲁龙光;;中国历史上的女同性恋[J];健康必读;2006年06期

10 陈樱;;里奇的女同性恋的连续体在丽塔·布朗的《密林》中的体现[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克俭;顾瑜琦;;女同性恋的现状与研究[A];湖北省性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旅美学者 顾猷;对美国“叛性人”新认识[N];深圳特区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妍;女同性恋电影的主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2 古龙梅;女同性恋社会支持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3 杜凡;阁楼里的衣柜[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艳光;同话她她—昆明女同性恋及其“同话舍”的个案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5 胡跃茜;行走在生存雾霭之中[D];山东大学;2007年

6 陈晶;向往与压抑:伊丽莎白·乔丽的女同性恋观[D];安徽大学;2013年

7 王译彬;华语女同性恋电影中的身体表征[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8 陶德佳;性少数人群生活世界的建构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9 韦庆丽;“超性别写作”对传统的突破[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文聪;酷儿化舞台[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318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7318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2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