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之美——空间叙事下的《到灯塔去》
本文关键词:空间之美——空间叙事下的《到灯塔去》
【摘要】:《到灯塔去》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经典之作,完美地展现了伍尔夫别具一格的写作方式以及空间叙事艺术。在探索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伍尔夫勇于创新,敢于摒弃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常规,转向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探索。她在创作方式及空间叙事艺术领域的创新,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作者单位】: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到灯塔去》 空间叙事 空间形式
【分类号】:I561.074
【正文快照】: 《到灯塔去》是伍尔夫的巅峰之作,是她小说艺术史上一次成功的探索。“该作品运用新的艺术形式揭示了人类寻根究源,探索人生真谛和精神世界的历程,堪称绝世佳作。”小说以到灯塔去为中心线索,描写了拉姆齐一家和几位客人在一战前后的生活经历。在作品中,伍尔夫采用的空间叙事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超;;《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悲剧成因[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张娜;;布洛克-罗斯小说特点评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3 卞甜;;《达洛卫太太》与“天使”——析伍尔夫的性别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4 庞菲;;摩尔·弗兰德斯——一个注定破产的“婚姻商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5 龚琳;;精神分析文论视野下的奥斯汀和伍尔夫[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李明英;;“作家”身份危机:论卡尔维诺的元小说《寒冬夜行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王丽英;;乔治·艾略特小说叙述话语的女性主义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8 赵琳娅;;写实与实验的碰撞——论《小世界》中的两种话语[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赵琳娅;;通俗与高雅的碰撞——论《小世界》中的两种话语[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张月娥;;《远大前程》中的“距离”控制手法[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月亭;;乔伊斯与印象主义[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梁钫;;The Author's Narrative Freedom in 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辑)[C];2012年
3 王敏;;心灵的返璞归真:柏拉图“灵魂”观在《圣诞颂歌》中的体现[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四辑)[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隋晓荻;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与传记中的事实与虚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坚;康拉德小说的道德主题与现代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郭海霞;曼斯菲尔德与乔伊斯短篇小说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影君;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1897-1927[D];辽宁大学;2011年
6 丁礼明;劳伦斯现代主义小说中自我身份的危机与重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张辉;福尔斯后现代主义小说中自我的文本建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李为民;《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三部文稿中性描写的差异与表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李文军;自我、他者、世界[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李生滨;晚清思想文化与鲁迅[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绍杰;《名利场》叙事技巧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2 张丽;论奥斯丁笔下的中老年女性人物[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胡一南;《水泥花园》中孩子们的变态心理和悲剧性成长[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袁渊;《浪》:一部关于存在的“诗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刘恬;从《虹》和《恋爱中的女人》解读劳伦斯的小说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路晓辉;史蒂文森主要小说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刘峰;超越“影响的焦虑”—论伊恩·麦克尤恩小说《赎罪》[D];湘潭大学;2010年
8 付一春;狄更斯与英国流浪汉小说传统[D];湘潭大学;2010年
9 褚斐青;论奥斯丁小说的日常生活主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倩;论狄更斯《圣诞赞歌》的浪漫主义倾向[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晨;弗吉尼亚·伍尔夫和她的名篇《到灯塔去》[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郭晓春;王建香;;路在何方——从《到灯塔去》看作者的人生观[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3 张楠楠;;论《到灯塔去》的美学特征[J];理论界;2006年05期
4 宋涛;;女性意识的苏醒——解读《到灯塔去》[J];琼州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苏丽;陈静;;《到灯塔去》中孩子们“非游戏”的游戏以及大人们对游戏的设计作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6 王菁;;论《到灯塔去》中莉丽·布里斯科的女性意识[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余莉;;以《到灯塔去》为例看家庭之于女性[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文U,
本文编号:7335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733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