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象征意义分析
本文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象征意义分析
【摘要】:本文从文学创作中象征手法的概念和特点为入手,分别从颜色、场景和事物等三方面对塞林格的经典名著《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象征用法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目的在于了解小说创作的意义及反映的时代背景,使读者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解读。
【作者单位】: 辽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象征 颜色 场景 事物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在美国文学中有两部小说经过三十多年时间的考验,已被认为是“现代经典”:一部是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无形人》,另一部就是由作家罗姆?大卫?塞林格创作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自1951年问世以来,就引起了全美国乃至全世界读者及评论家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水彩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象征手法分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扬;方瑞芬;;试析《百舌鸟之死》的象征手法[J];池州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徐未艾;;从认知角度探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隐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9期
3 解亚辉;;浅议《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意象的对比(英文)[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郎晓娟;;《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颜色的象征意义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武雁飞;宋向阳;;《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逃离主题[J];海外英语;2010年02期
6 张松;朱念超;;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题及象征手法的运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18期
7 郎晓娟;;《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人名的寓意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孙珂;;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帽子的象征意义(英文)[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9 李清华;;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题及“守望者”的形象[J];芒种;2013年09期
10 胡松;;《麦田里的守望者》象征手法分析[J];芒种;2014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唐俊红;错位的精神家园[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2 于爱全;另类聚焦与小说陌生化效果[D];云南大学;2010年
3 崔式文;孤独的守望者[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4 李飞鹏;J.D.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象征主义[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谢韵;《哦,香雪》阅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影秋;;《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个性及其成因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1期
2 刘瑶;李黎;;霍尔顿·考尔菲德:矛盾的孤立者——解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复杂个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3 李文星;;霍尔顿的认知障碍——再评《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3期
4 郎晓娟;;霍尔顿:美国三喻文化的一面折射镜[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周丹丹;;霍尔顿在自我孤立中成长[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3期
6 李佳芩;;成长路上的迷茫与顿悟——解读影响霍尔顿成长的因素[J];科技信息;2012年35期
7 刘芳;;生活的逃兵——记《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7期
8 玉策;霍尔顿教授谈科学的想象力[J];国外社会科学;1981年06期
9 刘景华;霍尔顿“后封建”社会理论述评[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10 杨双菊;;霍尔顿的烦恼[J];作家;2008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阮倩;;霍尔顿“误读”出的虚假人生[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洁;;从叛逆到妥协——用心理分析法解读霍尔顿[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籍琰;;从抗拒到和解——评《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精神成长历程[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4 蔡娴;;无声的抗议 遥远的呼唤——《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心理解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甘婷;;追求人性的真、善、美——霍尔顿与贾宝玉精神世界的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彭朦朦;;《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二元对立的消解[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阮倩;;“童贞”观念的初始——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解构主义批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武炳新;霍尔顿:生活在程序之外[N];中国邮政报;2002年
2 王平;快速开新店的秘密[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3 儿童文学作家 徐鲁;男孩子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董国超;“麦田守望”与“解救兔子”[N];文艺报;2011年
5 ;威尔士:大不列颠王冠上的明珠[N];国际商报;2008年
6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梁永安;有一种生存叫“霍尔顿”[N];解放日报;2010年
7 年月;青春小说唤醒青春记忆[N];厦门日报;2005年
8 宫敬才(本报书评人);超越科学与人文两极对立的“第三条道路”[N];中华读书报;2006年
9 刘兵(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技所);远离爱因斯坦的科学与反科学之争[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晓飞;《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考菲尔德人格的弗洛伊德式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李玉晶;《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精神成长[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3 肖岚;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心理症状及根源[D];山东大学;2010年
4 赵恩鹏飞;霍尔顿的困境[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瑛;霍尔顿形象解读[D];南昌大学;2006年
6 方平;孤独的守望者——霍尔顿精神世界解析[D];吉林大学;2004年
7 李兰冬;从青年心理学角度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考菲尔德[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贾菲菲;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异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9 郑春华;从尼采的虚无主义角度解读霍尔顿的“迷失”[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夏丹;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弗洛伊德式精神分析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394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739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