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夏日的庭院》来看汤本香树实心中的“死亡”与“成长”
本文关键词:通过《夏日的庭院》来看汤本香树实心中的“死亡”与“成长”
【摘要】:日本作家汤本香树实于1959年出生在东京,就学于东京音乐大学作曲科,她自学生时代起便开始写歌剧的剧本,并师事寺山修司。汤本香树实的作品大多注重友情、亲情、死亡,文字感人细腻。《夏日的庭院》正是描述了死亡与成长的一本书。暑假里,十二岁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我"即木山、胖胖的山下以及戴着眼镜的河边三人,一同去跟踪并偷窥一个不久于人世的老头,是要观察他如何死去。暑假结束时,作为观察对象的老人如三人所料的去世了。通过这位老人的死亡,孩子们体会到了生的意义,真真正正的成长起来。虽然三个孩子未来的道路完全不同,但是都丢掉了怯懦和恐惧,勇敢地迈出了坚实的脚步,不再迷茫和犹豫。本文便是通过《夏日的庭院》一书来探究汤本香树实心中的"死亡"与"成长"。
【作者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
【关键词】: 死亡 成长 生的意义
【分类号】:I313.074
【正文快照】: 1前言《夏日的庭院》这本书是日本作家汤本香树实以细腻、清新的笔触描述的三个少年与一位老人共同度过一个夏天的故事。“我”的朋友山下在参加了奶奶的葬礼之后,向“我们”提出了问题--“看到过死人吗?”由此“我”的心中产生了对于“死”的好奇。在其驱使下,三人找到了一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乃英;日本当代文学的发展轨迹及其特点[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晓霞;;论《挪威的森林》的叙事张力[J];电影文学;2014年02期
2 任佳;;论影视对文本的超越——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为例[J];大众文艺;2014年08期
3 王楠;;难以逃遁的死亡阴影——《挪威的森林》中的直子形象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年07期
4 王琢;日本当代文学述评[J];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5 申秀逸;;村上春树的作品风格[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6 李瑞华;;浅析《挪威的森林》中的生死链条及其死亡原因[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7 李瑞华;;试析《挪威的森林》与《心》中主人公的孤独[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年07期
8 李瑞华;;试论《挪威的森林》中的死亡意象[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年06期
9 李瑞华;;品读《挪威的森林》与《心》中的孤独[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年09期
10 谢发朵;;《挪威的森林》中的女性悲剧[J];科技视界;2015年3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敏生;时空匣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史军;冲突、和解、融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林进;日本现当代纯文学的风向标[D];吉林大学;2012年
4 柯子刊;中国传统翻译理论观照下的林少华文学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闵致康;回到人类的原点[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姚东敏;《国境以南、太阳以西》的村上森林[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3 曹沧晔;论井上靖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于万鹏;艳情传统下的身体反思[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仲明明;论吉本芭娜娜创作的后现代性[D];苏州大学;2012年
6 马薇;村上春树小说中的电影化想象[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左小瑜;僭越小说传统的书写[D];海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周萌;对《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的再考察[D];燕山大学;2013年
9 李丹;村上春树与吉本芭娜娜作品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崔博;试论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767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776788.html